上个月联合早报《交流站》有位资深华文老师投书,讲述全国会考口试考官的辛酸。他指出一天安排考18个考生,每考到最后几人,已教了半天书再考半天口试的考官早已经精疲力尽,强撑到底对考生并不公平。此外,他也提出口试电脑化之后工作量有增无减,完全感受不到科技所带来的好处。
但如果译者根据英王詹姆士译本来翻译《圣经》,这部在英语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圣经》版本,把装酒的羊皮酒囊译成了“bottle”,而不是其他英文版本的“wineskins”,这或许是为了将词汇量控制在8000以内,以便让更多平民百姓看得懂《圣经》。但译者如果不假思索地直译,那确实可能译成“旧瓶不能装新酒”,罔顾拿旧瓶子装新酒或者别的什么液体,完全符合现代环保再循环的理念,制作瓶子的瓷器、玻璃或者塑料,也不会与所盛的液体发生化学反应。
这两则新闻让我想起“旧瓶装新酒”这句话。上个世纪30年代,“旧瓶装新酒”曾在五四运动的余波中,承载了一场关于新与旧的讨论。提倡白话文的人认为,文言文与旧文体无法表现新内容,因此引述所谓“西洋古话”中的“旧瓶不能装新酒”来佐证。
这“西洋古话”其实出自基督教《新约圣经》,而且就跟“心室”的拉丁文名字cochleae cordis转换成英文时,误用了较为常见的cockles(蚶),最终出现“心蚶一暖”(“warms the cockles of our hearts”)的新词一样,也是一场以讹传讹的误会。
为了减少冠病在社区传播的机会,当局规定餐饮场所晚间10时30分之后,就不能让食客喝酒,但仍有人酒瘾难耐,不惜以身试法。两家分别位于合乐路和乌节路的中餐馆,就先后被稽查员发现拿茶壶装酒,试图掩人耳目。
而确保口试公平,在考生或学校对成绩有异议时提供复查途径的录音功能,虽然在外国语文测试中已应用多年,但本地始终没有采纳。其实如果对口试录音,而且在后端派人抽样检查甚至监听,或者借助人工智能判断考生口语表达的流畅度,以及阅读篇章时发音的准确度,口试评分的标准化就可以得到保障。
六年前初次接触当时新推出的电脑口试时,我就一直在纳闷,当局煞费苦心开发一套口试系统,功能只是显示阅读篇章、播放视频以及远程输入成绩(安全起见,纸本成绩单还是要提交的)。
据胡适考证,“旧瓶不能装新酒”原本是犹太人的古语,但他们说的原本是山羊皮制成的酒囊。酒在羊皮酒囊中进一步发酵,会使羊皮膨胀失去弹性,再次拿来装酒就会裂开,到时候酒囊和酒都会坏掉;所以保险起见,拿来装新酒的最好还是新酒囊。
更何况,用科技的新瓶装新形式口试这款新酒,能够让每一组的考官从两人减少为一人。将效率提高一倍,考官就不会那么累,考生也不用等到太阳下山才能回家。
古吹台
(作者是新闻中心高级记者 tanky@sph.com.sg)
语文学习不外乎听说读写四大基础技能,本地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在这四大技能之外加上了口语互动能力以及书面互动能力,是基础四技的融合,考核的方式也无非笔试作答和口试会话,说是旧瓶装新酒也不为过;但如果能用新瓶子来装新酒,为什么不那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