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星

从这场前所未有的冠病危机中,我们已看到尽管某些种类的粮食供应充足,一有风吹草动,各地出现民众恐慌抢购,可能出现过度囤积,以致食物浪费,进而抬高粮食危机风险,最后政府必须限购。

此外,尽管我们可以将更多屋顶开辟成菜园,拨出更多土地,甚至将一些外岛专做农业用途,这仍无法真正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新加坡必须开始盘点一下自己的仓库,看看哪些粮食才是活命的基本条件。

我国政府去年3月宣布“30·30愿景”,要在2030年让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减少对进口食品的依赖。这三成的营养需求中,20%来自蔬菜水果,另10%来自鱼肉和鸡蛋等所含的蛋白质。但这一个比率目前不到10%;换言之,90%仍依赖进口。

我们是应该有更明确的粮农生产政策,希望在相关机构的协助及推动下,我们的粮食生产业者有一日能诉说新加坡食品的故事。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pohlhg@sph.com.sg)

2019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不久前指出,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后果预计将在4月和5月出现。

即使国与国间有粮食供应约定,在紧急关头须优先照顾本国人需要,什么约定都没用。

很多人忘记2008年曾发生食品价格危机,粮食短缺、产量锐减、价格上涨,当时我们已面对近40年来前所未有的粮食恐慌与危机,冠病疫情不过加大了粮食危机的可能性。

一些国家已限制或停止成品粮出口,越南、柬埔寨、缅甸和印度已经限制大米出口;俄罗斯停止成品粮出口;哈萨克斯坦暂停小麦粉、荞麦、糖、葵花油和某些蔬菜出口。 

其实,过去几年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时,专家已担心会有粮食短缺现象,天气突变的现象日益普遍,一些地区发生旱灾或水灾,影响当地的粮食生产和供应。

这两个部门于4月8日发布联合文告宣布,政府设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同时投入3000万元成立“30x30 Express”津贴,计划在下来6至24个月内加快提高本地鸡蛋、叶菜和鱼的产量,加速政府落实“30·30愿景”。 

要在10年后让本地农产品满足国人三成营养需求的愿景,政府和业者须加倍努力才能实现。当然我国可以继续从更多国家进口,但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导致短缺的风险随时出现。

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极可能引发一波波限制出口的浪潮,导致全球市场的粮食短缺。各国限制出口的措施又会改变粮食供求之间的平衡,导致价格飙升,加剧粮食危机。

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极有可能引发一波波限制出口的浪潮,导致全球市场的粮食短缺。各国限制出口的措施,又会改变粮食供求之间的平衡,导致价格飙升,加剧粮食危机。

政府一年前也宣布一系列投资计划,在食品科技领域增加投资,以推动研发和生产高价值、可持续、有营养的“未来食物”。政府将拨款1.44亿元支持“30·30愿景”,由新加坡食品局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联合推出“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计划”。

仔细观察过去三个月来疫情变化的趋势,全球粮食供应链是有可能出现中断。从迅速设立跨部门工作小组,要加快提高本地食品产量、帮助农场应对扩充的挑战,以及确保本地农场保持高生产力、可持续性,显示政府要把粮食供应视为国家安全的战略之一。

世界粮食计划署最近引述一名谷物市场分析师的话说,问题不在于供应,而在于“对粮食安全的行为改变”。换句话说,疫情形势恶化后,各地采取隔离和封闭等措施,主要粮食进口国因焦虑而引起的恐慌,可能让全球粮食供应链遭破坏的情况恶化。

姑且不论有议员建议农产品自给率从30%提高到50%是否实际,我们利用科技创新方式实现“30·30愿景”,必须克服许多客观环境的限制,更何况高科技农场的产量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