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实现代际公平,政府发行债券资助长期项目,也关乎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国家财富。《国家重大建设借贷法令》一旦落实,可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和刺激公积金局投资需求。

王瑞杰表示,政府发债融资可让政府把基建投资的巨大成本,“以代际公平方式分摊至各个世代”,政府也将以“审慎和透明态度”,善用借贷所得。

本届政府更长远的着眼点,显然是为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海水上涨导致的永久生存挑战,做好准备。

消费税上调和政府以发债资助长期基建,两者基本理念都与公平原则分不开,前者是不能寅吃卯粮,后者是公平分摊,但要说服国人接受其中的逻辑与合理性,还需要更深入和广泛的对话,这是本届政府在应付疫情时必须兼顾的另一重要领域。

此外,政府将制定《国家重大建设借贷法令》,发行债券资助可惠及好几代国人的主要及长期基础建设项目。在拟议中的新法令下,借贷将有各类保障措施,包括发债规模顶限为900亿元,发债所得资金只能用于长期发展和可持续项目,例如新地铁线和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基础建设等等。

人们对医疗服务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医疗的成本持续上涨,社会加速老龄化,加上政府对弱势家庭的福利不断扩充,使得医疗支出的结构性上涨趋势无可逆转,未来唯有开发更多税务来源才能加以缓和。

消费税从明年起的三年内调高,王瑞杰强调“宜早不宜迟”。自从2018年政府表明将把消费税从7%提高至9%以来,社会上对此课题一直存在忧虑。2020年疫情的肆虐,并没有让这个课题束之高阁。

疫情冲击我国各行各业和民生,导致政府去年动用了520亿元的储备金应急,今年估计必须再从国库提取17亿元。庆幸的是,我们不必举债应付疫情,而且疫情终究会过去。放眼长远,我们的真正挑战在于经常性支出的节节攀升,而应对之道,既不能动储备金的主意,也不能靠举债解决,而是必须以经常性收入来应付。这是审慎、负责任、对下一代更公平的做法,必须一以贯之。

在政府常年预算中的经常支出,医疗和教育是两大块,政府的承担责无旁贷。

在2021财政年预算案中,110亿元应付冠病坚韧配套、240亿元支持企业员工越战越勇(分三年拨用)、9亿元家庭援助配套等等,是缓和民生和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重点策略,也是人民关注的焦点。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已出现经常性支出的结构性增长,如医疗支出从2010财政年的37亿元增至2019年的113亿元,10年上涨三倍。

提高消费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其他国家常被炒作成政治课题,致使有些政府付出政治代价,我国政府因此在这个课题上步步为营,但随着财政空间的紧缩,消费税上调只是时机问题,例如必须关注经济的复苏进度,一来是不希望看到消费税提高打击消费欲望,而造成延缓,再来是必须考虑下来一两年,国人的收入和负担能力。这方面,政府已有总值60亿元的配套,来缓冲消费税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的压力。

尽管在疫情前景还存有变数的情况下,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王瑞杰前天公布的预算案声明中,也重点阐述涉及长远利益的政策。

新加坡向来奉行累进式的税制和福利原则。去年,收入最高的20%新加坡家庭承担了56%税收,只获得11%的政府转移。收入最低的20%,承担9%的税收,所得的政府转移却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