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虚拟化是大势所趋,随着智能科技的突飞猛进,这一趋势步伐更快。金融业的历史性突破,无疑是用主权信用担保的纸币铜板,取代真金白银作为交易工具和财富象征。数码银行服务的普及,更进一步把货币抽象化,成为连实物也省略的纯粹电子数字。原则上说,凡越抽象的,文明进化程度越高,但与此同时也越脆弱。例如,数码银行完全依靠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和互联网服务,一旦这些环节出现任何风吹草动,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获得全面执照的两家银行,分别是本地最大的私召车服务Grab和电信公司新电信合资的集团,以及集游戏、电商、数字支付业务于一体的本地互联网上市公司冬海集团。获得批发执照的两家银行,则分别是中国最大的微贷平台蚂蚁集团,以及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国企绿地金融、香港联易融和北京协力创成股权投资基金旗下的MinIPO迷你投合资的集团。它们都不是传统的银行业者。

当然,“传统”的互联网风险,如黑客入侵、身份盗用、网络欺诈等,也会因为数码银行的出现而放大。持平而论,银行业的保守作风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它关系到个人财富的安危和国家经济健康运转的保障。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之所以发生,正是因为银行业者过度追求高利润而忘却了自身的专业责任。如何在降低风险和持续创新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永远是监管者和业者艰难却必要的取舍。

新加坡并非第一个发放数码银行执照的国家或地区,北美的美国;欧洲的英国、德国、波兰;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甚至东南亚的泰国、越南、菲律宾等都已经有先例。这反映了新加坡金管局的慎重态度。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新事物总需要试错的过程,他国的经验,正好是宝贵的参考,让我们把可能的错误降到最低。以新加坡的良好监管纪录、国际声誉和金融中心地位,相信一定能够后来居上,让金融小红点的金字招牌继续发光发亮。

跟传统银行所提供的数码银行服务、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方式不同,数码银行(也称虚拟银行,互联网银行)是不设实体分行和提款机等接触点的银行,用户的一切交易都是通过网络手机进行,后端运作高度科技化和自动化。因此,数码银行具备了成本低、交易便利的优点,并能让用户享受较低收费和较高存款利息的好处。凭借这个优势,它能填补小微企业和家庭的微型贷款需求这个传统银行所不能完全满足的缺口。

此外,让非传统银行业者经营数码银行,也是希望这些“外行人”能带来突破性的思维和做法,激励本地银行业大胆创新,保持国际竞争力。虽然传统银行也提供类似的数码服务,金融业数码化背后的核心动力,却主要来自于诸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科技的发展。没有行业历史包袱的外来者,或许更能灵活地游走于科技与金融之间,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和进步。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20年12月4日宣布,发出两张全面数码银行执照和两张批发数码银行执照,预计它们将从2022年初开始,推出纯数码银行服务。诚如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所言,这象征了新加坡金融业开放进程的新篇章。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放数码银行执照是新加坡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符合智慧国的愿景。尽管当中不乏风险,只要审慎推进,相信这一举措会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