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也加据了这些民间组织在资源方面的竞争,以特定群体为援助对象的小组织,要跟大机构竞争资源更加困难。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马善高日前在国家福利理事会举办的虚拟活动上,推出第二期奋勇基金(Invictus Fund)政府拨款,共1800万元,并成立一站式的科技站,协助慈善团体和社会组织的服务向数码化转型,例如开放网络申请领养孩童服务,也让有需要者通过视讯求助。

共享服务伙伴目前已增至11家,它们的参与也等于是为慈善和社会服务尽一份力量,它们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扩大了社会服务的范围,在总体上增加了我们的社会资本。

服务数码化不可避免,但并非所有受援助对象都有能力接受数码化服务,当局也须要兼顾这一群人的需求。

根据国家福利理事会在7月进行的调查,约80%的受访社会服务机构认为,疫情促使社会服务机构朝数码化转型前进。

慈善总监办公室近日发布的2019年度报告显示,过去半年来,实体的筹款活动停办,今年各慈善团体和机构所收到的捐款数目锐减。

慈善机构的善款总额包括可扣税和不可扣税捐款,2018年的慈善筹款达到历来最高,显示公众对慈善团体的信任,而这也是慈善团体加强监管后的成果,对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是极大的鼓舞。

截至去年12月,本地共有626个公益机构。去年新注册的慈善机构有21个,使本地注册慈善团体增至2281个。公益机构和慈善团体持续增加,是积极现象,社会与慈善事业的不断扩充,能够更全面地照顾到社会各个角落需要帮助的人,甚至包括外来的劳工和女佣。

截至8月初,有近600家企业主动退还政府的雇佣补贴,达3亿6000万元,一些企业机构把获得的补贴捐献给慈善团体,或用以资助员工的培训。如蚬壳石油捐出1000万元,资助新的技能提升计划。

2020年10月1日

庆幸的是,政府这几个月来推出了多项援助措施和津贴计划,间接让慈善团体和社会组织受惠。现在是它们为今后的发展策略,作出全面检讨的时候。

冠病疫情带来的社会冲击,已在慈善团体的筹款困境上反映出来。

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形势下,新加坡更须要社会和企业界同舟共济,为善不计贫富,不论是社会上层或是中下层都可以为慈善事业和社会活动贡献力量。富裕阶层更应该发挥“为善不落人后”的精神,为社会立表率。让我们所强调的包容性社会充满温情,才是协助整体社会共同度过难关的最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这一次的疫情让人看到一个可喜现象,不少个人和企业机构,为客工群体和社会上其他在一夜之间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挺身而出,出钱出力,或捐献口罩,或派送食物,扶危济困的风气深入民间。

此外,它们也应该加强资源共享,以减轻开销和运作成本。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律师公会无偿服务、新加坡内部审计师协会,以及慈善共享服务组织等四家机构,已加入共享服务伙伴的行列,它们将以低收费或免费为慈善机构服务。

提升数码能力,并加强网络筹款和义工管理等方面的效率,是各慈善团体和社会组织转型和专业化的方向。它们应该善用政府的援助,把数码转型视为当务之急。

以本地公益机构的可扣税善款来说,去年获得的总额近10亿1500万元,比2018年获得的约10亿6880万元略减5%。当中,逾八成的善款是捐给社会与福利、教育和保健领域的公益机构。来自企业的可扣税善款依旧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