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为此在2016年时宣布推出新的“定夺标准”(tie-breaker),除了将学生积分等级总分作为录取时的首要考量,学生出现同分时,将按其国籍身份、选校排序和电脑抽签结果排出录取先后次序,三者重要性依次递减。

以两名总成绩同为8分的学生为例,考生若是新加坡公民,则优先考虑录取,其次是永久居民,最后才考虑国际学生。

小学离校考试(PSLE)采取积分等级(AL)制度后,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幅度收窄,预料将出现更多同分的考生争夺同一所学校学额的情况。

目前的制度,学生的选校排序虽是分配中学时的一项考量,但碰到总积分(T-score)相同的学生争夺同一学额时,选校排序并不会为任何学生带来优势,即学生都须以电脑抽签分配学额。

改革后的中学分配制度更注重学生的选校排序,与目前制度相比,未来不切实际填写中学志愿的学生,可能会错过入读心仪学校的机会。

教育部星期四(25日)表示,设定这项定夺标准,是要促使学生和家长择校时作更为全面及深入的考量,切实衡量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以及学校的传统、校风、特色、课程辅助活动和离家距离等,选择更适合学生成长与发挥的中学。

如果学生身份相同,选校排序将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公民学生A把甲中学列为第一志愿,公民学生B把甲中学列为第二志愿,学生A会优先分配到学额。

据教育部早前解释,以新的积分等级制对中学分配进行模拟测试后发现,经过学生身份、选校排序的定夺后,估计九成以上学生不会受电脑抽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