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委员会奖学金得主选修佛教研究被公众质疑对国家发展没有益处。事件引发热议后,委员会迅速回应力挺该名奖学金得主,指公务员深入了解宗教对制定政策有帮助,新加坡要维护世俗主义不代表须完全避开所有宗教内容。

《海峡时报》至少收到两则读者投函,质疑祖尔哈钦选修的学科“不实际”。例如,读者郑俊飞(音译)指出,奖学金得主选择的科系不应该与宗教扯上关系,他们的学费由纳税人承担,修读的学科“应与我国经济与整体发展有关联”。

这起事件因《海峡时报》上周四(18日)一篇报道而引发,报道讲述本届公共服务委员会奖学金得主祖尔哈钦(Zulhaqem Zulkifli,27岁)在父母离异后,如何与弟妹露宿街头并与父亲一同捡破烂帮补家用的奋斗故事,但刊登后一些公众把焦点放在另一件事情上:祖尔哈钦选择到英国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修读佛教研究。

对此,公共服务委员会秘书处司长黄丽莎回应指出,公共服务委员会奖学金得主到不同国家选修不同学科,能让公共服务更多元,除了工程与科技之外,委员会也想招收对人文与社会科学有兴趣的人才。

秘书处发言人在回应媒体询问时则指出,公共服务委员会曾支持奖学金得主选修非传统学科,或到不同的国家升学,如有人到西班牙念大数据、到泰国修读国际发展学,也有人到英国修读阿拉伯文与中东学等。

黄丽莎说:“在新加坡,世俗主义不代表要除去所有宗教内容。我们的公共空间也由不同宗教背景的新加坡人共享。”

公共服务委员会主席李子扬在上周三举行的公共服务委员会奖学金颁奖礼上,同样强调要让公共服务人才更多元化。黄丽莎解释说,让奖学金得主修读不同学科,是希望确保每一个人能带着不同的视角看事情,更好地解决新加坡面对的复杂难题,对政策制定有所贡献。

有读者也认为,新加坡有许多佛教学院提供相关课程,奖学金得主不用特意到学费昂贵的海外“精英大学”修读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