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转向食物造型

食物造型师张雯玲(27岁)说,若要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工作,或许可以将食物造型师比喻为食物“化妆师”——负责美化食物,突显食物的特征,让食物透过照片、广告影片等媒介看起来垂涎欲滴,使人食欲大增。

张雯玲最初要让长辈认同她的职业需要一段时间。她说:“家人无法理解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行。然而对我来说,食物造型师不仅仅是要让食物好看,整个创意构思过程,以及在荧幕上希望呈现的故事是吸引我之处。更重要的是,我热爱我的工作,也不曾后悔做这选择。”

张雯玲说:“有时拍摄时间可长达16至18小时。时间有限时,可能还得少吃一两餐,因为我们只能在模特儿小休片刻时,抓紧时间准备要拍摄的下一道菜肴。除了和客户、合作机构及导演为拍摄的前期制作开会以外,我们还须要与不同餐馆的总厨密切合作,洽谈如何准备食物,同时也得跟食材供应商建立关系,才能在淡季采购到所需食材或一般市场较难买到的特殊食物。有时采购清单可长达10页纸!”

食物造型师看似一门美差,但在光鲜的职业背后,食物造型师还须长时间在厨房或拍摄现场临时设置的烹饪空间准备菜肴。

要让食物在镜头前显得可口诱人,是食物造型师的工作,而当中涉及的不只是摆盘、装饰等外在美学,也包括在拍摄之前的准备功夫。

立场坚定的张雯玲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她说:“当父母与祖父母看到我负责的美食广告作品展示在巴士车站,以及在电视上出现时,逐渐认同了我的工作。当我看到自己完成的美食照片或广告真的感到饥饿时,也给予我工作上的满足感。”

喜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载美食照片的摄影爱好者看过来。

★作为背景配饰的装点道具,如富有复古韵味的钱包、旧报纸等有助透过摄像镜头来叙说故事。

不过,美化食物只是拍摄日当天的一部分工作,张雯玲指出食物造型师的大部分职务还包括在拍摄前的幕后准备。她细述,策划菜单,提供菜谱,准备镜头前的食物构图摆设,并以草图方式呈现,都是日常工作。此外,她还得推荐拍摄所使用的盘子、餐具和桌面背景等。

★采用适当点缀如薄荷等香料,能为美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了解所拍摄的食物,以及加入自己独有的风格,也能为照片加分。

张雯玲分享拍照贴士:

持有心理学一等荣誉学位的张雯玲放弃专业,选择从事食物造型工作。她与联合早报记者分享,食物造型师须与摄影师、厨师、客户合作,还要打点道具、灯光、环境氛围,非常挑战创意和应变能力。

人们常以“色香味俱全”来评定一道料理好吃与否,而当中以“色”为首,指的便是食物的外观是否吸引人,也是人们对食物的第一印象。

★拍摄时注意摄影镜头的位置,找出最佳拍摄角度,如一杯冒泡的汽水与冰淇淋甜筒并不适合从上往下拍的角度,但比萨因为其形状反而适合。

她说:“那过程让我认识到美食拍摄与广告需要幕后团队的携手合作才能擦出创意火花。这包括食物摄影师、食物造型师、厨师、客户,以及环境、灯光,甚至是对的时间点等因素齐力发挥作用,才能达到吸引目光的效果,我也因此深深着迷,想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此外,张雯玲的祖父母也以行动来鼓励她,包括愿意出镜参与拍摄工作。最近她的工作团队就为端午节活动项目拍摄了一组具有90年代气息的照片,而张雯玲的祖母便是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食物造型贴士

虽然懂得下厨不是食物造型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但会烹饪确实有帮助。张雯玲强调,更重要的是要对食物有兴趣、热忱、好学,以及要有耐心与毅力。此外,对细节敏锐也能为工作加分,张雯玲认为这亦是一般人称食物造型师为完美主义者的原因。

祖父母参与拍摄

对于有兴趣从事食物造型师工作的年轻人,张雯玲的建议是:了解这份工作的要求,然后努力去做。可以跟随一位首席造型师学习,以及尽量多寻找机会在工作中亲力亲为。此外,别怕犯错,可从中学习再重新来过。只要下定决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100620_food_stylist_Small.jpg
张雯玲的祖母(右)出镜参与端午节活动项目的拍摄,支持孙女的工作。(受访者提供)

张雯玲开始朝食物造型领域发展时多少让家人感到担忧。毕竟她从义安理工学院毕业后升上南洋理工大学修读心理学,用了约7年时间完成大专学业,并获得一等荣誉学位,家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她会成为心理学家。但她在南洋理工大学念书的最后一年遇到了事业合作伙伴林峻豪,也就是Alinea Collective的共同创办人兼创意总监。当时,她接受了已从事美食摄影工作的林峻豪邀请,参与他负责的一个拍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