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良和许惠萍在2013年开设了平台咖啡·民宿
李志良和许惠萍在2013年开设了平台咖啡·民宿
依树而建的木屋,体现了原住民的智慧。(受访者提供)
依树而建的木屋,体现了原住民的智慧。(受访者提供) 

过着与繁华都市近乎脱节的生活,小两口甘之如饴。他们最近比较烦的是老鼠来偷捉小鸡,所以忙着修复鸡笼,跟老鼠大战几个晚上。访问进行时下起大雨,李慧君开始担心其中一只动作比较慢的小鸡,来不来得及爬上鸡笼顶层。

建在树上的屋子看似简单,其实很扎实,睡在蚊帐里就不会被蚊虫干扰!(受访者提供)
建在树上的屋子看似简单,其实很扎实,睡在蚊帐里就不会被蚊虫干扰!(受访者提供)

用烧柴的炭灰洗碗

三层肉以自酿酒和辛香料加上基本调味腌制后,放在炭火上焖三个小时。煎蛋加入从园子鲜摘的九层塔和艾草。本地较少见的巴西菠菜则配搭三蛋(鸡蛋、皮蛋和咸蛋)一起炒。

对于生态的保育,阿耀做了许多。早年他曾在生态休闲农场担任导游,较后又在金马仑高原参与建设树屋。2014年他租下这片林地,花了三个月观察树林地形、气候与安全性,再用8个月时间打造雨林树屋。

民宿布置方面,印象最深刻的是客厅墙上的手绘街道图,还有房间没有冷气。李志良听罢,笑了。“我们是特意这么做的,埔莱山的山风吹来,晚上还蛮冷的。我们希望年轻人能够体验甘榜生活,年长者可以回忆从前的岁月。”双人房一人60令吉,两人90令吉(每人送一杯饮料)。

早期他们售卖所收成的有机菜,挫败连连。张泰顺分享了其中一段经历:“有机菜肯定有很多洞的,我们试过淘汰近一半,把比较好的拿去卖,结果对方发照片过来,问我们这么多洞叫他怎么样吃?我们每天都这样吃啊!听了很心酸。”

饱食一顿后到户外走走,不难发现菜园其实有点杂乱无章,野草姿意生长。原来,张泰顺在积极尝试的自然农法,尽量不去干扰植物原始状态;所以不以虫草为敌,维持土壤生机。

说回沁人心脾的咖啡。较常见的咖啡豆是阿拉比卡(Arabica)及罗布斯塔(Robusta),平台选用占世界产量仅3%的利比利卡咖啡豆(Liberica)。这种咖啡豆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有种植,因此不缺新鲜货源。

流连宿:C57 Jalan Durian, Kampung Baru, Kulai
电话:+6012-7908532

主人家陈荣耀(37岁)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不是厨师,也很难请到会厨的人每天上山下山来煮这一餐。为了保持一致性,所以选择蔬菜汤面。只准备素的,主要考虑到会有穆斯林和宗教团体住客,而且肉类厨余很难处理。”

从生火到吃面,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大家不但回到最原始的烹调法,也难得放慢节奏期待一碗最简单的汤面。捧在手中时还蛮感动的,当然也饥肠辘辘很快地吃个精光,原来青菜萝卜如此清甜。

经李志良说明后细品,咖啡烟熏味较重,喝下后有回甘。推荐具有南洋风味的拿铁“Double Doppio”(8令吉,2.8新元),以意式特浓咖啡为基础添加鲜奶,再神来一笔加入炼乳。

张泰顺和太太李慧君经营民宿,烹调农家菜,生活简单但快乐自在。
张泰顺和太太李慧君经营民宿,烹调农家菜,生活简单但快乐自在。

大多数人安顿好行囊后,会到公共礼堂活动。没有网络的树林间,除了体验一边观察猴子一边担心被偷袭的乐趣外,还可以下棋、玩牌、打盹和放空,然后期待晚餐。

喜欢到外地乡间民宿度假的新加坡人不用去太远,开车北上过海关后,不到一小时的车程,眼前便是富乡土气息的绿意天地。联合早报记者到访长堤对岸三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回归自然,体验简单生活与原始滋味的美好。

原本从事行销的李志良,大学修读的环境学终于能学以致用。他在受访时说:“阿萍(许惠萍)很喜欢台湾和曼谷民宿主人的服务和作风,而且她会泡咖啡,形成这家有咖啡台的民宿。我尽量用二手材料,节省资源,希望向大众展示,二手东西不是很糟糕。”

粗茶淡饭一晚后,隔天早餐是附近村民供应的椰浆饭或印度煎饼,加了辣椒格外刺激味蕾,一转眼就吃下一大盘。这是阿耀与村民的一项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经营树屋,不仅是学习与树林共生同存,也要懂得与社区圆融相处。

生活烦恼来自菜多洞、老鼠偸小鸡

从山下行走300级梯阶,空气越来越清新,10分钟后抬头就会看到一间间藏身在树林间的木屋,画面很壮观。

看到陶土杯的顾客都很兴奋,李志良后来开班授课。
看到陶土杯的顾客都很兴奋,李志良后来开班授课。

他回忆道:“当时阿萍看到报章上介绍陶土杯,很有感觉,心想我们应该有特色杯子。这里有一位陶艺师傅,请他做一个要价几十令吉,我们实在负担不起。师傅愿意供应陶土,传授技艺,我便慢慢摸索出心得。”看到陶土杯的顾客都很兴奋,他后来开班授课。

距离流连宿不远的雨林树屋(Rainforest Tree House),有14间依树而建的大大小小木屋。出发前请调整心态,不要有太多城市人的担心,准备好让大自然拥抱。

利比利卡豆特调南洋味

约好见面的中午,两人早已在厨房忙进忙出。蛋煎一煎,菜炒一炒,再把焖三层肉盛上桌,一顿从“农场到餐桌”的四人份午餐准备好了。

民宿员工砍柴生火,水烧开后再煮汤烫面。(受访者提供)
民宿员工砍柴生火,水烧开后再煮汤烫面。(受访者提供)

除了咖啡,这里还售卖亲友制作的糕饼和面包。之所以不售卖主食,李志良说:“附近有很多道地美食,我们希望住客和顾客能够多走动,认识北干那那的风土民情。”

2016年10月开设民宿前,张泰顺(40岁)和太太李慧君(32岁)都在职场打拼。张泰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当过工程师和经营手机店等,李慧君则从事平面设计和手作设计。

流连宿·就地取材农家菜

下山后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连接网络查看手机。看似打回原形,但两天一夜的心灵洗涤,会继续舒畅身心的。

北干那那是许惠萍的故乡,她早年在新加坡酒店工作,也当过咖啡师。为了陪伴家人,她一直想回乡发展。一名友人妈妈的老屋空置,他们租下住了一年后着手筹备打造成民宿。

后来他们决定经营农家菜,吃不完的就制做成可保留较久的产品,如洛神花果酱和对面叶膏。

突然感觉,我们这些都市人日复一日的投诉和埋怨,真是庸人自扰。

平台咖啡的一大特色,是盛装饮料的手作陶土杯,都出自李志良之手。

民宿布置得精致温馨,展现女主人的巧思妙手。(陈爱薇摄)
民宿布置得精致温馨,展现女主人的巧思妙手。(陈爱薇摄) 

就是这样,没有菜单,看菜园里有什么就煮什么,猪肉和鸡肉则是买来的。农家菜一人收费50令吉(约17新元),儿童30令吉,一餐最低消费200令吉。民宿会不定期办主题大餐,像是东马料理和竹筒鸡等,收费一人90令吉。

张泰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们向来喜欢老屋子,刚好在古来(Kulai)新村有空屋出售。我们原本想做Cafe,可是停车位有限,最后决定开民宿。”小两口为原本空置三年多的“新家”改头换面,桌椅和床具都以搜集回来的木材再造。经过14个月装修后,终于打开木门迎接知音人。

客厅的一大特色,是墙上的手绘北干那那街景图。(受访者提供)
客厅的一大特色,是墙上的手绘北干那那街景图。(受访者提供)

地址:Jln Air Terjun, Kampung Sri Gunung Pulai, Kulai
电话:+6012-9309914

下午4点半员工开始砍柴生火,树枝是大伙在周围捡的。火越来越旺,烟开始冒起时,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大锅蔬菜汤有金瓜、包菜、萝卜、玉米、番茄等,生面烫煮后加上一大勺菜汤就是晚餐,只此一味,另无选择。

平台咖啡民宿·手作陶土杯盛南洋咖啡

手作陶土杯盛南洋咖啡
手作陶土杯盛南洋咖啡

另一道长豆、茄子和羊角豆大杂烩,李慧君说,每一种收成不多,所以就一起炒。菜上桌后,他们也坐下来一起吃,一切随性自然,就像在家一样。用餐完毕,来道番薯绿豆汤。

李志良和许惠萍在2013年开设了平台咖啡·民宿(Platform Coffee & Homestay,简称“平台”)。一些顾客往返笨珍和龟咯途经时,会特地转进这里小憩。

雨林树屋·砍柴升火煮蔬菜汤面

平台咖啡·民宿:DH-17-A, lorong A4, Pekan Nanas
电话:+6011-15136749

“流连宿”的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是民宿。双人房一晚100令吉,六人背包客房每个床位40令吉,含早餐。他们也承办活动和导览等。

早年以种植黄梨闻名的柔佛笨珍城镇北干那那(Pekan Nanas),这几年再次引起爱好文史人士的注意,李志良(42岁)和许惠萍(42岁)夫妻是推手之一。

用餐后的另一个活动也让许多城市人“吓了一跳”。碗要自己洗,而且是用刚才烧柴的炭灰,没有洗碗液。

张泰顺以自然农法耕种,菜园不以虫草为敌,维持土壤生机。(陈爱薇摄)
张泰顺以自然农法耕种,菜园不以虫草为敌,维持土壤生机。(陈爱薇摄)

阿耀说,以前村里爷爷奶奶也是这么做的。黑黑炭灰可以洗白白,很难想象吧!虽然脑子里有很多问号,但大家都鱼贯进入厨房照做。

平台也积极推广文史和艺术,并希望将来成立一家北干那那历史馆。

“我们尽量选择一些种植期较长的蔬菜,农药残余会较少。当然,这不是丰盛的晚餐,我们的另一个用心,是让大家尝试原始的食材,现代人吃太多加工食品了。我在研究,希望接下来能够自制面条,就是把面团做好后,让住客用机器搅出自己要的形状。”

每一杯咖啡都装载着李志良和许蕙萍的用心。(受访者提供)
每一杯咖啡都装载着李志良和许蕙萍的用心。(受访者提供)

“流连宿”(Durian Guesthouse)没有榴梿,但有更多让你流连忘返的元素。

住宿收费从两天一夜成人108令吉(37.2新元)、儿童68令吉起(四人或以上),含早晚餐和户外活动(如行山和爬树),每间树屋设有床具和卫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