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寮的前厅,是以一张桧木大桌为中心,这里是旅宿者与村落人共享的空间,读书、吃饭、喝茶、谈天同在一桌,重现旧时富含人情味的生活,而每个房间的门口则挂上酒矸(玻璃酒瓶),上头写着茶寮、脑寮、炭寮等,这些名称呼应着南庄曾为樟脑、煤矿和茶叶产区的经济历史,而老寮的名称也是由此发想而来。
下乡有很多选项
邱星崴的立意固然良好,但实际成效究竟如何?其实,光看耕山农创公司的工作伙伴,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案例。例如,去年底加入农创咖啡店的郑伊倩,是在背包空间筹备期间认识,当时只是来换宿体验,当她得知邱星崴在筹备咖啡店时,便加入成为伙伴。在耕山农创公司里,除了像郑伊倩这样留下来的旅人、当地人刘孟承、刘千滢,还有从外地加入的伙伴刘皮子、汪晓薇、周亚璇,都变成了新南庄人。
社会学系背景、清大人类所毕业的邱星崴指出,当今农乡存在许多困境,人口外流、隔代教养、老人照护、土地正义……数也数不清,但是这些问题的根本只有一个。以中港溪聚落为例,许多农家子弟不仅在外求学,即便出了社会、回到家乡,也是选择到工业区或科学园区上班,而他们把辛苦赚到的钱花在外来企业所开的百货公司,这意味着地方经济不再流动于地方,而是被财团整碗端走。从返乡到参与运动,邱星崴为了改变现况,他与朋友成立大南埔农村办公室,开始在地方上活动。如今,邱星崴与伙伴创办了耕山农创公司,在南庄镇上开了两家背包空间与农创咖啡店,而他们在峨眉山上有与农夫合作的生产基地。
邱星崴就像这河上的吊桥,他让这条水上物资要道,运送承载不同的时代任务。看着吊桥,从这里到那里,感觉距离不长,走起来却意外费时,邱星崴的运送工作听来困难,但我们却深信,这沿途会有好风光。
·Valai农创店,苗栗县南庄乡东村大同路25-2号·老寮Hostel,苗栗县南庄乡南江村22邻南江街50号
“你知道Valai是什么意思吗?”邱星崴说,这个词原本是泰雅族语的“真的”,后来变成客语的外来语,意思是“很厉害”。
Valai农创店是一间咖啡馆,也是一间农产卖铺,它同时也是一个推动产业串连的重要基地。Valai农创店的主要任务是透过饮食创意,将第一级产业与第二级、第三级产业串联,行销南庄当地物产,落实“耕山农创”的理念。邱星崴说,将小店取名叫“农创”,那意义则是相较于文创,是以农业为根本,寻求产业创意。
从老寮背包空间开始,邱星崴规划了各种旅行活动与劳务换宿,这不只是将年轻人真正带进产地、学习农务,这当中更创造了导游、管家、厨师等工作,而在他们成立的农创咖啡店中,更是运用在地食材研发料理,开发农产加工创意,这些都是在将第一级的“生产”,串联到第二级的“加工”、第三级的“服务”,甚至第四级的“体验”。邱星崴说:“我们的任务是把每一个选项都打开,当每一级产业都有了,在地经济才能有好的循环,这样青年返乡才能留得住。”
从第一线的生产到最末端的产品销售,邱星崴在实验一套新的经济模式。农业有没有可能支持到服务业?他拋出的问题,同时也是解套困境的答案。他强调:“我们要对抗的是这个庞大的经济巨兽。”
旅店与农创店
群山围绕下,中港溪湍流不止,康济吊桥沟通着河流的南岸与北岸,这座吊桥曾经是一座水泥桥,是南庄物产运输的交通要道,勤劳的客家人将山产集中到镇上买卖,这促成了南庄的繁盛。在老一辈人口中,早年桥头相当热闹,周边聚集了各式各样的商店,钟表行、打铁店、棺材行、茶店仔等,生活一切所需,都能就地满足。
国际认证的台湾苗栗县慢城南庄有客家、赛夏、泰雅、外省与闽南的多元族群,还有桐花、一叶兰、萤火虫等四季热闹,如今农创店的落地生根,打算为青年找到回乡之路。
大三那年,邱星崴因为一门课堂作业的关系,认真审视故乡南庄,这也促使他决定留下来,为这块土地打拼。
劳务换宿留下旅人
隔着南庄母亲河中港溪,邱星崴所经营的旅店与农创店就位在溪的两岸,彼此遥相对望。
邱星崴表示,农创店定位为咖啡简餐与农产选物店,其主要目的不只是为了介绍台三线沿途的农特产,更是希望透过餐饮来介绍在地文化,例如从番庄茶、酸柑茶到东方美人茶的三味变化,就隐约藏着南庄茶产业的演化故事。除此之外,农创店也协助小农行销物产,他们用当地物产开发水梨水、桶柑米酥、米饼干等,并且使用来自方圆20公里的食材,制作充满在地风味的餐饮料理,这些都在落实在地经济,实践共好的理念。他说:“尽管这些农产的售价乍看不太便宜,但我们不是中盘商或量贩通路,消费者所购买的每一分钱都是直接回馈给农夫。”
过去人们谈论下乡,不外是学习当农夫,这虽不是一件坏事,但那毕竟只适合少部分人;何以下乡不能是开一间梦想咖啡馆、经营一家旅店,或是当一名另类导游?邱星崴的想法很跳脱。他说:“如果下乡有很多选项的话,是否就能有更多受众,让更多年轻人找到适合的位置?”
曾几何时,南庄逐渐没落萧条,小镇经济被外来财团垄断,而在大埔土地征收与华隆工运等事件相继爆发之后,人们才惊觉农村失去了产业,失去了年轻人,然后连立足的土地也失去了。
“Valai农创店”位于南庄老街康济吊桥头旁,走进这个空间,大面墙上漆彩的层峦叠翠首先吸引注意,而漆成黑色的天花板高悬着竹编吊灯,以及角落使用旧斗柜与老籐椅布置的卖铺,这个气息年轻的新空间里,隐隐约约透出对传统生活的思念。
名唤“老寮”的背包客旅店,则藏身在对岸宁静的老街上一整排的老洋楼里,它看来虽然不起眼,但相较紧闭门户的邻宅,敞开的桧木拉门,无声说着欢迎。
经过八年多来的累积,邱星崴生活在南庄,并以社会科学训练的方法,在一户又一户的“过家寮”(客家话,意即串门子),挖掘地方耆老深藏的记忆,找回失落的产业文化。而耕山农创的意思,就是要把山给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