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大概5年前,她在朋友推荐下开始举重及接触半程马拉松后,意识到身体的另一种无限可能,便决心往开启身体极限的方向走。
最近在整理衣橱时,郑蓓诗清理出一叠XS尺码的衣服,当中不乏迷你短裙、露肩露背上衣等清凉装。她说:“当初就是为了展示给他人看,我可以瘦成那样,这些超小的衣服像是战利品。我送走了这些衣物,象征挥别那段不理智的过去。”
现在的郑蓓诗,体重61公斤,和少女时期的体重高峰差不多,但体能健康可说处于最佳状态。本月初她到南非参加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 2018半程三项铁人锦标赛,今年底她将到马来西亚参加三项铁人赛。
节食减肥是社会传染病
采极端方式减重
郑蓓诗曾是汽车专线记者,为报章杂志供稿,试驾与评价各类汽车,在这个以男性居多的行业里,一枝独秀。她也曾到国外参加各赛车活动,如一级方程式(Formula One)、世界摩托车大奖赛(MotoGP)等,还参加过赛车美后(race queen)比赛。现在,她以写运动博客为主。
参加ROCKrunners跑步俱乐部的人,形形色色,有曾经肥胖或过瘦者,也有人因跑步而拥有正能量,克服了生活中的荆棘,如感情、家庭问题等等,继续在人生跑道上冲刺。
于是,郑蓓诗早上跑步20公里,晚上再跑6公里,间中还穿插了两三个小时搏击运动。有时候还特地选在中午最热时,穿上外套和额外衣裤跑步,为的就是要大量排汗,认为这样才能消脂。运动量如此大,但她一天仅吃一个苹果或喝汤。
她说:“一开始,我辛苦地瘦身,是因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失去自我。对外表缺乏自信的人,内心也脆弱自卑,这种负能量,对生活是种慢性毒害,也影响人际关系及工作。例如,即使和男朋友相处不来,也会担心分手后找不到新男友,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可以先去挑男朋友毛病。换做在职场,有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付出,但可能觉得自己外在条件不如别人,所以没被上司提拔,也会告诉自己是‘合理’的。”
从小,她的身材属于“肉肉型”,胃口也很好。12岁时,早餐可以吞下六片印度煎饼和两大杯美禄。她说:“小学搭校车时,同学们拿着尺量座位,然后戏谑地问我坐不坐得下?记得当时同学给我取名‘大象’。中学时期是羽球健将,有运动量但没身材。16岁那年,初恋男友嫌弃我大块头,给朋友看我的毕业舞会照片,造型老气身材像大妈,被误认为是拿了我妈妈的旧照。高中时期参加越野赛跑,身边男生常笑说,每当我经过就感觉一阵震荡。”
曾经,她生活在一个讲究超快速的竞技世界中,这或许无形中让她有一种竞技心理,势必要呈现最美好的一面。当时,她认为瘦就是美,于是展开了一场与体重拉锯的“竞技赛”。
郑蓓诗目前仍单身,她说:“18岁的我,曾疯狂运动,听闻一些人因运动或饮食失调,身体机能出现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幸好我没有拖垮身体。当时运动是为了他人,现在运动是为了自己。我希望到了80岁,依旧定期运动,以后有孩子的话,能把这份运动正能量带给他们。”
从医学角度来说,有厌食症的人,对自己外形具有扭曲性认识,以致过分减少饮食,体重迅速下降,是一种对肥胖的病态恐惧。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反复发作性暴食,过后为了避免增胖,便采取不恰当的“补救方法”如诱导呕吐等。暴饮暴食症则是短时间内猛吃猛喝,自己全然无法控制。
她也不避讳与跑步俱乐部的“战友”们分享自己当年如何摧残身躯的错误示范。她说,健康的身躯,金钱买不到,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上吃得好,却偏偏嚷着减肥瘦身,经常把“我在减肥”这句话挂嘴边,似乎成为一种“时髦”。
为了鼓励人们踏出运动的第一步,RTNT每月分享一名会员的故事,激励彼此。例如杨佳爱(43岁)
她目前是运动博主,也是三项运动团体的负责人;身形运动、跑步俱乐部及三项铁人训练俱乐部。
成长期与体重拉锯
现在,她仍旧每天运动,不是跑步就是游泳或骑脚踏车,运动量大,但以全然姿态在运动路上续程。为参加三铁,她的运动培训由教练指导。现在为健康而运动,家人也在行动上支持她,母亲就陪她出国参加三铁,当她的“啦啦队”。
郑蓓诗(31岁)对这些数字如数家珍,尤其是体重。167公分高的她说:“我17岁时体重65公斤,18岁努力减重,两三个月内减了20公斤只剩43公斤。这些年来体重一直上上下下,一心只想追求心中理想的50公斤。直到两年前,我才意识到体重虽可反映健康,但不是健康的全部。身心的健康,还包括懂得爱自己,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体重,只会带来伤害。”
上了大学、步入职场后,虽然有段日子成功瘦下来,但也是因服药关系,并不健康。
听她记叙“肥胖少女减肥记”,觉得这样受身形体重所困扰的情况,其实在不同程度上,或也发生在许多人的成长过程中。正如改编自同名书的卖座电影《BJ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s Diary)那样引起共鸣,女主角是单身的32岁职业女性碧姬,过着平淡日子,唯一的愿望就是成功减肥及找到真正的爱情。因此,郑蓓诗的经历,就好像是周围发生的故事一般真实。
两年前,她发起一项身形运动Rock The Naked Truth(简称RTNT),帮助其他人调整心态,无论环肥燕瘦,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坦然面对自己的身材。她也设立跑步俱乐部ROCKrunners和三项铁人训练俱乐部ROCKtri,号召志同道合者一起运动,跑步活动是免费的,他们定期运动,一般上每星期两次,地点大多在金融区,大家一起推动鼓励彼此,一起为健康加油。三铁训练则收取象征式5元费用,用来租场地。
一次两次被取笑,她一笑置之,但渐渐地,自信心受到打击,致使她决定瘦身。擅长运动的她,选择增加运动量。
极端的减肥方式,让她在两个月内减掉20公斤,但却为健康付出代价,月经严重失调七个月。
回想那段体重和情绪犹如摇摇球一样的日子,郑蓓诗说:“当时很盲目追求瘦就是美的目标,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心理情绪。看到那些没什么运动,又可以大吃大喝,但依旧苗条的朋友,我就对她们很反感,影响了几段友情。父母想带我去看心理医生,但我更生气,觉得是父母疯了。”
挥别不理智的过去
18岁的我,曾疯狂运动,听闻一些人因运动或饮食失调,身体机能出现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幸好我没有拖垮身体。节食,听起来不如癌症那么让人感觉可怕,但我觉得是一种“社会病”,而且很容易“传染开来”。——郑蓓诗
她举例:“美国《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以‘大尺码’模特(Plus Size Model)Ashley Graham为封面女郎,穿着三点式泳装,露出所谓的水桶腰和蝴蝶袖。我觉得这发出一个正面信息,审美标准从来就不单一,人们不应该太主观。”
郑蓓诗没有向医生求诊,但饮食行为反复不受控。长时间挨饿后,她就暴饮暴食,可以一次吃掉两罐薯片、50片巧克力饼干、一盒牛油饼干和36颗巧克力。狂吃后非常自责,想抠喉催吐逼自己把食物吐出来,或生气地自残,抓伤手肘,打自己耳光。
跑步,是很奇特的运动,它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的。赛跑时,要超越对手,独跑时,对手就是自己,这次要跑得比上次更快,更远。
郑蓓诗说:“每个人跑步的速度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开心就好。我花了10年才开始懂得爱自己,认识自己的身体和体能,因此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正视健康课题,追求真正的健康人生。”
郑蓓诗说:“跑步运动真的就是一个找回自我的过程。像杨佳爱这样,听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跑步时的平衡感。她让我们看到什么叫坚持,也感受到运动带给人们的活力。”
通过故事分享互相激励
各媒体有关节食减肥的资讯铺天盖地,生活在快节奏,讲究个人形象的现代都会,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身体?又该以何种态度来接收相关信息?
不久前,郑蓓诗和RTNT另三名“成员”参与内衣品牌sloggi的Zero Feel新系列媒体推介活动,并以运动款内衣裤示人。她说:“哪怕我们的身材不是最标准完美的,但我们不遮遮掩掩,我们认可它,接受它。”
为鼓励人们正面对待自我身形,RTNT连续两年与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AWARE)青年部合作漫画。去年的漫画讲述少女受社交媒体所影响,过度运动,吃得太少,影响健康。今年的故事是关于一名身材圆润的中学生被同学指指点点和欺负。
每天有多少人在与自己的身材,体重较量?
与此同时,饮食也失调,时而像是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的行为,时而又有贪食症(bulimia nervosa)和暴饮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的症状。
少女情怀,外表至上,十八九岁时,高中毕业待入大学,她做各类工作,如文员、教补习、分传单等,努力赚钱,为的就是买瘦身产品、代餐食品和上美容院瘦身,甚至还吃泻药和利尿剂(diuretics)。这些花费不小,竟然高达两万元。
社媒资讯或误导公众
14岁开始发现有听力问题,但不想让人知道病情,所以不戴助听器,影响了社交。工作后却得和同事往来沟通,听力问题造成一些不便。后来,她开始通过跑步来抒发情绪,暂时抛开烦恼,还参加马拉松。她最享受的是跑过终点时的成就感。现在,她定时与ROCKrunners跑步俱乐部的朋友们一起运动,还带上丈夫和两个女儿。
女人对数字敏感,对年龄、三围和体重的数字,特别关注。
她透露,瘦就是美是普遍社会既定印象,但从欧美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美丽有不同定义,健康有不同形态。谁说能做各类高难度瑜伽动作,身段柔软的人,腰部就不能有“三层肉”?谁说体重超标的人不能喜欢跑步?
郑蓓诗指出,骨架子大,较为圆润的话,不一定要被冠以虎背熊腰,或谑称为恐龙妹。他们也可以是健硕的运动员,甚至是钢管舞教练!
如今,她意识到体重不是健康的全部。节食减肥,在现代社会就像“传染病”。
郑蓓诗说时不时听闻流行的不同节食或新饮食方法:“节食,听起来不如癌症那么让人感觉可怕,但我觉得是一种‘社会病’,而且很容易‘传染开来’。看看周围,比如办公室里,是不是总有哪个同事老是说自己要节食,午餐只吃沙律?她或他可能人前吃沙律,之后大吃大喝,像是过食症般,但怕给别人知道。”
这年头,社交媒体资讯爆炸,是把双刃剑。刷屏时总看到人们展露健硕腹肌、麒麟臂,或凹凸有致的曼妙身材,尽管可能是照片修图效果,但可能产生两种效果。一是看了让人以此为健康身材的目标,但如果正好对自己身材缺乏信心的话,看了可能自卑追求极端方法来瘦身,重蹈郑蓓诗之覆辙。
她胖过,她减过。用尽各种方式,从饮食到运动,也看到成绩,两个月内减掉20公斤,但却为健康付出代价。出现厌食症、贪食症、暴饮暴食症……
因此,她所属的运动团体,目的就是要教导人们用理性的方式,控制体重,追求身心的健康。
郑蓓诗说:“一起跑步的人,男女老少都有,有的还带孩子一起来运动。‘会员’们说我像是他们的保姆兼教练,确保他们运动得当,并为他们设置训练项目如高强度间歇性有氧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简称HIIT)。”俱乐部目前大约有70人,每次跑步聚会平均有20人。
31岁的郑蓓诗用青春年华换得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