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到巴刹就知道家里长辈要去买菜,而且一定是在早上。其实, 不止在我国,相信早年无论是那个国家,只要是去巴刹,都是大清早去买菜。所不同的是巴刹是马来语,梹城人称之为Bansan,台湾人称为菜市场,香港人则叫街市。

我也没想到,在时代的推进下,现在用手机也可以“上”巴刹!有专门的公司把食材放上网,买客只要按一按,就可订购食材, 对方会在指定时间把货物送上门。这种买菜的方式,简直是任何时间都可上巴刹,且不必亲自上巴刹。然而,我还是怀念亲自上巴刹买菜的时光,因为会碰上朋友,同时也和卖菜的建立起交情,处处充滿人情味。

早年的巴刹可热闹了,几乎要的东西都可买到。如果是有规模的巴刹,还有不少卖同样食材的摊位供大家挑选。印象深刻的是有出售活家禽,还可现场宰杀。去过台湾和香港的巴刹,还可看到活海鲜。当年的巴刹很热闹,到处可听到讨价还价声,同时满地湿漉漉的,加上人声还有鸡鸭叫声, 同时还有一股异味。

(作者是美食家)

曾几何时, 买菜已不一定需要在大清早进行了,吵闹的湿巴刹也蜕变成环境舒服的巴刹,有冷气、食材分门別类,且标明价钱,同时地上干干的,活鸡鸭没有了。最革命性的改变,就是任何時间都开放,上班族女性觉得方便多了,一些下班还得赶回家烹煮的女性,可以在下班后到这些巴刹买菜,然后回家准备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