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网络与文学创作”讲座在艺术之家举行。由《写一首诗的时间》(以下简称:一首诗)前编辑欧筱佩、新生代诗人孤星子和义安理工学院电影系学生李心仪主讲。主持人是《一首诗》活跃分子张国强。

对于自由,欧筱佩深有体悟,戏谑地说,有些诗歌比赛设年龄段,比如“35以上”“妇女组”,看了就扫兴,雅致尽失。网络空间的包容性让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在同一起点讨论文学。“无论你是知名诗人还是普通学生,都会受到重视,拥有发光发亮的机会。”

线下交流令人期待

孤星子讲到了本地略显畸形的文学生态。写诗的人少,读诗的人更寥寥无几。如此看来,以吸引年轻人的方式让更多人领略诗歌之美,成为本地华语诗至关重要的推杆。

由几名热爱文学的年轻人组织的“网络与文学创作”讲座11月10日在艺术之家举行。义安理工学院电影系学生李心仪是主讲之一。从小对文学感兴趣的她以符合现代青少年习惯的形式在instagram上发出诗歌提示,希望鼓励更多人写诗。线上认识,线下见面交流,网络的无处不在让身隔千里的文学爱好者聚到一起。

三人谈到了网络文学的特点:“时效性”“互动性”“自由性”。

李心仪真挚讲述了加入《一首诗》编辑社后的诚惶诚恐。“满屋子都是大人,有点不习惯。”她笑着说。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她每天把自己泡在文字中,试图了解诗多一点。诗是非常主观的体验,没有标准答案。分享品读诗歌让人窥见他人的梦想和忧扰,以全新视觉看待自己和世界。

网络文学的特点

《一首诗》作为本地网络文学的先驱,不设门槛,提供平台让普罗大众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欧筱佩说,她会尽量通过置顶的方式,让初来乍到的诗人们有曝光机会,并且时常在组里点名,“强迫”许久没创作的“老诗人”写诗。发现新组织“所谓诗社”后,便伸出橄榄枝,带他们一起发展,为本地文学尽一分力。

最后,孤星子强调,写诗是心灵的发声,诗歌好比心灵间的桥梁。无论文学的形式怎么改变,重点在于人心。

在本地华文文学风气淡薄的情况下,从小对文学感兴趣的李心仪另辟蹊径,选择以符合现代青少年习惯的形式在instagram上发出诗歌提示,鼓励更多人写诗。2018年6月与朋友成立“所谓诗社”后投身于此,大力推广网络文学的创作。

李心仪认为,Facebook互动性更高,但Instagram是多数年轻人首选,制作图片也较为便利,各有千秋。

此外,李心仪也重点谈了“认真”二字。有了经营诗社Instagram账号“阳光彩虹小白马”和参与《一首诗》编辑工作的一手经验,她对网络文学有了深切了解。“并不是多数人想象的那么轻松,所有的诗歌提示都是经过精心筛选,不是随意抛掷的。就算没有人动笔,诗歌提示也给人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每年,《一首诗》的编辑、写作者的聚会令人期待,沉浸诗歌氛围里,感受诗意和精华,擦出思想火花是一大乐事。线上认识,线下见面交流,网络的无处不在让身隔千里的爱好者聚到一起。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文学土地贫瘠的本地,诗人、编辑们的心依然是火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