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真的存在“留学生特权”吗?这里的留学生质量如何?让我从自身在复旦大学念书的经验来分享我的观点。
从更宏观的层次看待近日的留学生舆论风波,这其实反映中国高校在经历学员结构转型的适应期。
与其短期追求留学生数量提升国际地位,中国高校或许应注重留学生的质量,提高留学生的招收门槛。长远来看,只要中国高校投入更多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就不用担心国际竞争力不足,也不用担心吸引不到优秀的留学生。
我的中国同学通常居住在三四人的公共卧室,没有自己的独立卧室。最让他们不满的是,没有自己的浴室。因此,不论什么季节和天气,若想洗热水澡就得走到最近的公共澡堂洗浴。
因此如果要说我们有受到“优待”,主要在学校提供更优质的住宿供我们选择,中国同学就算愿意付高价,也无法争取到优质住宿。这可能引发很多比较和问题,使中国同学觉得自己被差别对待。日后校方不妨尝试制定相同的住宿标准,努力为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提供相同的住宿条件,或是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竞标机制。
据统计,截至2017年,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达48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达7万6000人,比2016年增加18.6%。因为中国高校近年出于各种考量,不断扩招留学生,甚至不惜用更好的住宿条件和丰厚的奖学金来吸引留学生。
近日的舆论风波反映,高校现行对留学生的管理政策,已经难以适应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的步伐。
不过,中国高校的情况本质上和国外有区,中国会为每一个本国学生提供住宿。意味着对于本国学生来说,根本不需要竞争就能获得住宿。所以,竞标机制能否适应中国高校是个问题。此外,中国高校普遍面临资源和资金有限,要提升住宿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首先,从住宿条件和一些生活细节来看,留学生受到一些“优待”,在学校里是个公开的秘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寝室分开,每个中国同学都知道北区(留学生和硕士博士生居住的区域)的住宿条件最好。
不只如此,网上也有文章相继爆料,今年5月,济南大学有辅导员强制要求系里每个女同学,必须参与和留学生相关的交流活动。这让一些网友质疑该校是在“给留学生公然拉皮条”。
一周后,中国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被曝,“强迫”学生将条件较好的宿舍腾出给留学生住。一则记录学生和校方争执过程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导致网络一片哗然,网友纷纷质疑该校老师的处理方式,认为校方差别对待留学生和中国学生。
近几个星期,来中国念书的外国留学生群体成为中国舆论界的热点议题。舆论主要围绕“留学生特权”和“留学生质量”展开讨论。
从留学生质量来看,不得不承认我的观点和舆论主调一致,来华留学生的质量有待提高。在学校里会有一些“潜规则”——优良学生通常不愿意和某某国留学生组队。一方面因为有些留学生母语非华语,学习门槛难以跨越。更主要是,某些国家的留学生出现态度和品格问题,经常旷课,不交作业,缺席小组讨论,让别人替他们“背锅”,考试甚至作弊。我在做小组作业的时候就曾吃过几次这样的亏,所以吸取教训后不得不努力“遵守”校内的潜规则。
北区公寓则为大部分留学生提供独立卧室及浴室,供选择的住宿条件都近乎等同于一间普通公寓。当然,这里须指出的是,留学生支付的住宿费比中国学生高。
引起这段舆论风波的导火线是几个集中爆发的留学生丑闻和新闻。本月3日,一名在清华大学念书的喀麦隆留学生被曝,欺骗中国女友600多万人民币(约120万新元),被判14年有期徒刑,驱逐出境。
考核方面,至少从我的经历,不觉得留学生受到任何优待。我和其他中国同学的考核标准和考试内容一样。偶尔会遇到一些老师让留学生开卷考试,但最高只能拿B+,所以并不影响中国学生考A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