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角色是演员的本分,有的演员离开角色,甚至无法以真实的自我示人。据说当年有人请中国著名影星赵丹演讲,随着日期临近,他的太太发现他越来越不安,整天担心,太太觉得很奇怪,这样一位从影几十年,演绎过许多经典角色的人,难道演讲还会怯场吗?终于到了那个日子,在大剧场里,当主持人报完演讲嘉宾大名后,忽然全场灯光熄灭,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一道追光射到台角,从侧幕缓缓走上一位满头银发的长者,身穿长衫,围着长围巾,俨然一派三四十年代教授打扮,这就是化装后的赵丹,原来他需要自我设计一个角色,才可以从容坦然地面对公众完成讲演。这是我听过比较极至的例子了。
演员塑造角色,就是这样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历时三个月的新戏《心点心》就要杀青了,这也意味着和我演绎的剧中人“岳天华”即将告别。为增加年龄感,我刻意在造型上做些改动,除了每天拍戏前用特殊颜料将头发局部画白,还粘上假胡子。连续几十天,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化装,画头发,粘胡子,换好戏服,出发前习惯照镜子,望着形象改变的自己,仿佛人物上身,随着拍摄的持续,越来越了解扮演的人物,转眼即将结束,仿佛将和最亲近的朋友告别,不,甚至就是诀别,心中有份不舍和怅然。
没对白动作,全靠眼神
这就是演员和角色的关系,理论上说演员集艺术创造者、艺术品和创造工具三位一体,是调动第一自我(本我)去无限接近第二自我(角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去感受、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逻辑。所谓入戏太深,就是演员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全情投入,以致于一时分不清角色还是自我本身的情感现状,所以就有演员会在一部戏甚至某一场戏演完后,情绪激动或压抑,久久无法平复。我曾经演过一场和亲人生离死别的戏,导演喊“cut”后,还是手脚冰冷,意识几乎停滞,那种感觉是演员这个职业特有的体验,可以认为是创作带来的快感!当然是不是真有拍完戏始终出离不了角色,甚至精神出现异样,至今仍是江湖传说,并没真凭实据。
拍摄《心点心》时有一场戏,讲述我演的“父亲”在夜间散步,无意中发现分别20年,刚刚重聚的“儿子”在自家的茶楼独自缅怀过去。剧本才四行字,导演在拍摄现场分析说:“你刚和儿子见面,彼此为了经营茶楼理念不同,今天本来邀儿子来家里吃饭,被放鸽子,心情郁闷下却发现原来儿子是真的对家族茶楼很有感情,回想当年自己的父亲一辈子的心血,感慨万千,可是欠下一屁股债的你又必须卖掉茶楼……没有对白,没有什么动作,这些都需要在你的眼神里表达出来。没错,全靠眼神!”
对于喜欢演员这个职业的人来说,创作本身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包括必须经受的所有“痛苦”和“折磨”,这里指的当然是在表演上无法达到理想的目的,就是如何体现才能让观者感同身受,这个过程我以为真的是“痛并快乐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