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当移动的距离拉长,使用的交通工具多样,可能经过或者停留的场所增加,因此接触的人流越多,一但感染,势必增加个案接触追踪(contact tracing)的困难度。

6月2日,我国结束为期两个月的病毒阻断措施。解封的第一阶段,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能返回公司上班,四分之三的经济活动可以逐渐恢复运作。新加坡走向生活与经济重启之路,但是相对的,人与人的接触与流动也随之频繁,制造更多新冠病毒传播的机会。新加坡会不会出现像韩国、德国一般,在解封重启经济的同时,出现第二波的社区感染呢?

首先,除非必要,尽量在家工作:在解封初期,尤其当新加坡还有零零星星的社区感染确诊病例的情形下,除非是工作性质必须到场操作(例如工厂的生产线、重度仰赖仪器设备才能产出服务与产品的工作)或是取得特定资讯与文件(例如敏感的交易情报与法务等等),否则,尽量选择在家工作,降低因为路程往返,可能接触或散播病毒的可能性。

限制总人数: 大部分的营业场所都有特定的营业面积, 因为新冠病毒是透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 所以在确保人与人之间维持至少一公尺的安全距离前提下, 必然需要控管同一个时间在营业场所的总人数, 也就是包括员工和顾客总数。

基于这个大原则,我们再接着细谈不同的工作环境与情境下,各行各业与社区民众在新后冠时期解封初期,必须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先谈解封后生存的大原则,就是确实依照政府对于出入公共场所与工作环境的规定:负责任的与他人之间维持社交安全距离、密切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勤洗手及消毒)、进出任何营业场所确实量体温,并“打卡”(扫描SafeEntry二维码),或诚实登记出入时间与个人资讯。要谨记:戒慎小心,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

公共政策博士赖育宏撰文为新明《活得好》读者解析,在解封的第一阶段,社区居民在工作与生活(衣食住行育乐)方面有哪些需要特别留意呢,以降低传染,以及被传染的风险?赖育宏也是泌尿科医生、预防医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