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闹情绪或犯错时,一些家长会实行“隔离冷静法”(Time-out),带孩子到特定的角落在设定的时间待着,让他冷静下来。但一些孩子天性活泼,无法乖乖待着,甚至会抗拒就范。家长该如何处理?当这个方法行不通时,家长还能做什么?且听本地心理学家的建议。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可能需要自己带孩子到特定的角落或“冷静椅”;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超过6岁),可以叫他们自己走去。如果他们不听指示,每次警告可多加一分钟的隔离时间,以10分钟为限。若还是行不通,建议可以“不能看电视或玩手机一周”来作为最后警告。
实行“隔离冷静法”时,如果孩子无法或抗拒待在角落或坐在椅子一段时间,国大医院小儿发育与行为科/儿童发展中心高级心理学家王惠玲接受《活得好》访问时建议,家长可事先告诉孩子,若不听话坐下,或擅自离开隔离椅,将得去隔离房。这隔离房必需和隔离椅的所在地一样,应是安全,但无趣的。
可考虑用行为的“自然或逻辑性后果”(natural or logical consequences),让孩子“自食其果”。举例子,若孩子忽视父母的规定,超时看电视,后果是明天不能看电视;若父母已叮嘱孩子不能擅自用剪刀剪东西,但孩子却使用了,家长可没收那把剪刀。
问:当“隔离冷静法”行不通时,家长还有其他选择?
一些孩子可能喊叫、敲打,甚至扔东西来“反抗”,家长通常会很难忽视这些行为,但这往往是孩子在探测家长底线的方式。王惠玲建议家长不要太过担心,过了一些时候,孩子发现闹别扭不管用后,一般被叫“隔离冷静”时,会更快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