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志医生强调,父母无论多么忙碌,都应该花时间培养亲子关系。“一些父母带孩子来看诊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反应都是父母没时间,或根本没兴趣聆听他们的心声与烦恼。因此在学校或其他地方碰到问题,他们都不跟父母说。”

明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是青少年所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早期迹象和症状有哪些?如何从小建立心理适应力?受访专家指出,孩子是否面对心理问题有迹可循,心理健康建设必须仰赖家长、教师和青少年本身的共同努力。

半数精神疾病始于14岁

三、日常作息:尽量维持正常作息,繁杂混乱的时间表会影响身心健康。

(Singapore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

提升心理韧性的方式

世卫指出,半数精神疾病开始于14岁。人们如何了解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早期迹象和症状?黄廷方综合医院精神病科主任与高级顾问医生杨健辉指出,要在行为开始改变的青少年时期辨别是否有早期精神疾病症状不易,他们和成人都可能发展出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是呈现方式不同。

梁医生建议政府给予工作的父母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例如更多事假,更灵活和健康的工作时间等等,促进亲子关系。日本青少年的问题严重,因为父母工作太长是导因之一。

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

什么原因造成青少年出现精神与心理健康问题?

七、自我审视:自我肯定,保持愉悦心情。失败是成功之母,积极面对挑战。

梁昌志医生说,学校教师可以留意经常迟到的学生,多给予关怀,而非一味处罚。对于被同学排挤的学生,也应尽早处理,例如让家长知道,一起协助,让学生接受专业心理辅导。

他说,青少年面对精神与心理健康问题,若能早期发现与转诊(无论是学校、家庭或青少年本身)给精神与心理专家辅导与治疗最理想,他们可向住家附近提供这类服务的综合诊所、家庭医生、家庭服务中心或心理健康热线等寻求支援。

电话:1800-2214444

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简称SOS )最近调查显示,10岁至19岁青少年午夜12时至凌晨3时的求助电话增加80%,问题出现在哪里?

青少年精神疾病最终可能导致抑郁症、自杀等,但是并非所有青少年期的精神健康问题都会演变为成人的精神疾病。不过,一部分青少年到了成人期,会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和情绪障碍问题,有些病患可能会有自杀倾向。

新加坡的成人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精神与心理健康面貌受打击,许多人陷入不同程度的情绪焦虑和忧郁中。青少年面对课业和生活压力,若不处理妥当,也会出现精神与心理疾病问题。

世卫发言人建议,政府必须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全面规划,为基础需要作出投资,动员社会、卫生和教育部门参与。这方面投资应与具体规划挂钩,使青少年和年轻人对照护自己精神健康的方法有更多认识,并知道如何去帮助同龄人。同时也要让其父母和教师了解应如何为子女和学生提供支持,这是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焦点。

他说:“但是,意图自杀者的比率也应该给予特别关注。我看过的病例中,16岁至24岁有自杀念头占两三成,他们曾经割脉自杀、自残和服药轻生等,虽然最终自杀不成功,但是这些年轻人的负面情绪值得我们关注,他们通过这个途径,抒发内心的悲痛。”

他列举个案:18岁男生,课业优异,但性格内向,觉得同学总是排斥他,最后患上社交恐惧症与焦虑症,每天花超过10小时上网玩游戏。梁医生指出,亚洲网上成瘾症的青少年占17.7%,比西方更严重。上述个案患者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后,上网时间减至一小时,慢慢能够踏出家门,开始社交生活。

九、自我发现:无论在学校或家里,提供孩子开放式的讨论机会,分享个人感受与经历,协助他们处理思想观念。

六、迈向目标:让孩子设定多个目标,集中精力、循序渐进地达成,把焦点摆在完成的项目,而非未完成的事。若只有单一目标,一旦失败容易打击自信。

杨健辉医生说:“事实上,并没有单一方式可完全消除与预防年轻人未来患上精神与心理健康疾病,必须仰赖家长、教师和青少年本身的努力,包括多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减轻压力。”这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青少年必须照顾自己的精神健康,大人须要授权于青少年的孩子,让他们对自己的事负责,同时随时给予支持,不要让他们感觉孤立无援。他建议:“例如让这些孩子多参加体能活动,父母和兄弟姐妹可一起参加。除了促进家庭关系和强化支持网,体能活动也可减轻焦虑症和抑郁症。”

SOS指出,上述这段时间是青少年心理较脆弱的时刻,因为这个时段社交活动和交流减少,人们有时间反省。同时因为缺乏支持和陪伴,对负面事件和情绪的沉思会较大。

心理卫生学院

他简单说了一句:“其实孩子到底开不开心,比在学校的表现更为重要!”道出现代父母和孩子的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导因

20181009_2_Large.jpg
梁昌志医生建议政府给予工作的父母更灵活和健康的工作时间,促进亲子关系。

杨健辉医生提供美国心理学会10个提升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韧性的方式。

青少年时期和成年后最初几年是发生诸多变化的生命时期,例如更换学校,离家,开始大学生活或新工作等。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导致压力和忧虑感。如果这些感觉得不到确认和管理,将带来精神疾病的隐忧。

他说:“学校应教导学生接受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更不要排斥他们。”青少年对有精神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多抱有负面反应,以嘲笑或言语暴力对待,让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年轻人陷入忧郁的深渊,恶化至精神疾病。

杨健辉医生认为,面对精神与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同样也有失眠问题,容易陷入消极的沉思。夜晚时分,他们孤独醒着,感觉自由而无拘束,当有心理问题需要支援时,便会寻求专人援助。

数据显示,10岁至19岁的自杀率,2103年为17起,2014年为13起,从2015年倍增至27起,2016减至22起,去年大幅降至12起。

二、助人为本:让自己的孩子帮助其他有需要者,这可提升个人自信心。

新加坡援人协会

研究显示,50%至70%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在迈入青少年时期前已开始,这包括忧郁、焦虑、情绪波动、行为障碍、叛逆、狂躁、沉迷网络游戏和等等。

明天(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也称世界心理健康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青少年所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

承诺心理保健集团(Promises Healthcare Pte Ltd)高级顾问心理医生梁昌志说,青少年多数迟睡,导致隔天精神状况不佳,即便隔天午间睡觉,精神也无法补回,长久以往,精神健康必定受损。“这会影响个人情绪,陷入焦虑状态,一些甚至出现轻生念头。这些青少年找SOS,可能只是需要一个倾诉对象。”

现代社会结构改变,今天的孩子多数由女佣照顾,亲子关系变得疏离,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适当处理。

梁医生指出,相较于世界青少年的自杀率,新加坡的比例低,但仍须要重视,以防恶化。

多方努力建立心理适应力

20181009_1_Large.jpg
家长可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交活动、体能活动等,以加强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韧性与健康。(档案照)

电话:6389200

他说,有时,家庭成员较难觉察与发现处于青少年的孩子心理问题的端倪,因为他们多数选择向同龄朋友吐露心事。不过,父母和长辈仍可通过一些行为举止与异常症状,观察孩子是否面对心理问题,如:情绪改变,强烈的恐惧感,日常行为改变,精神不集中而影响学业表现,食欲变化,原因不明的身体症状,自残行为和酗酒等。

杨医生指出,所有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的导因很多,包括遗传基因、家族精神病史、学校或家庭压力、人际关系,以及缺乏亲子教育技巧等等。

八、宽广视野:拥有远见,了解优异学业成绩并非生命的全部。

20181009_3_Small.jpg
杨健辉医生

另外,设立更多青少年辅导中心等,协助有需要的年轻人得到相关支援。

四、短暂休息:暂时放下课业或活动,让身心放松休息。

十、生活改变:生命难以预测,让青少年了解与接受改变是生活的部分,应该积极面对改变,这可帮助他们塑造更强的心理素质与韧性。

五、自我护理:学习均衡饮食,享受游乐。

如何从小建立心理适应力,以预防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精神陷入痛苦和心理疾病?

提供支援的机构与组织

电话:62831576

一、扩大联系:多交朋友,促进社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