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分析师认为如今全球金融体系更完善,危机再现的可能性不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近期令投资者感到不安的状况,主要是美国和中国等地区的贸易关系紧张,以及阿根廷和土耳其等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的连锁效应。
他说:“现实中没有既定的经济周期,影响周期长短的因素很多,包括之前经历了哪些,以及经济性政治。我们没有独立的央行,现在政治周期的影响力比过往来得大。”
虽然不知道下一轮金融危机会在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卡内尔认为,如果会出现,这应该和过度借贷有关。他说:“上一轮危机结束后许多央行推出量宽,甚至是过度沉迷至打乱商业周期,这会滚球成为信贷泡沫。时至今日,欧元区和日本央行也未退出量宽。”
下一轮危机源自资金过多
荷兰国际集团(ING)亚太研究部首席经济师卡内尔(Rob Carnell)也提出,过去经济衰退平均会发生在商业周期的第五至七年,但这一轮的周期比一般来得长。
他说:“美国政府债券提供安全网,利率走低时债券价格会上扬。信贷产品如“BBB-”和“BB-”级别的企业收益有吸引力,风险也合理。黄金和防御性类股如高派息和必需消费品类,也可包括在组合内。”
渣打银行经济师李伟虢指出,自美国采取量宽以来,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投资也多。随着主要央行现在逐步收紧早前的量宽,以及其他因素如联储局加息,新兴市场因此承压。
侯伟福建议投资者作好“黑天鹅”随时出现的心理准备,建立拥有明确风险和回报目的的长期投资组合。组合应该多元化,包括债券、股票、现金和黄金,涵盖全球和横跨多个领域。
1998年泰国货币危机引发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掀起全球金融危机。2018年虽然面对贸易紧张和地缘政治等困扰,分析师认为还不至于会再陷“十年一遇”的轮回。
星展银行首席投资官侯伟福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现在的银行监管更加严格,2010年在美国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law)就是强制银行持更多资金,和限制银行直接参与证券市场的自营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 。
“一些新兴市场有双赤字、外债高筑和当地市场小的内忧外患,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但我们留意到这些国家的基本面和机构框架都还强。因此,目前的抛售是情绪多过基本面。由于市场情绪疲弱和终端客户可能回赎,一些基金目前会增持现金。”
美国自2008年“雷曼危机”后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简称量宽)已逐步收紧,让利率正常化。美元因此走强,但对一些金融市场造成压力,特别是新兴市场。
“当然,再强稳的系统还得依靠健全的经济,如有任何外来因素引发全球经济萧条,金融体系会面对挑战。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源自贪婪和恐惧,但很难说每十年会发生一次。美国股市的牛市已跑了十年,到现在并没有出现经济过热、进入晚周期的情况,借贷水平也比2008年之前低。”
摩根大通量化部门主管可拉诺维克(Marko Kolanovic)也认为,下一轮危机,会是因为流动资金过多,冲击股价和造成社会不安。过去十年电子交易和被动投资兴起,构建股市急速严重崩盘的可能。央行届时会推出前所未有的救市措施,如直接买进股票。不过,到明年上半年市场还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