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日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分歧,这些分歧如定时炸弹般存在,让两国关系略显脆弱。由于两国制度上的差异,日本对中国这个逐渐强大起来的邻居一直有所担心。而就在不久前,日本分別在东海和南中国海进行了军事演习,引起了中方的重视。习近平在与安倍会面时强调要日方“重信守诺”,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双方已达成的共识行事。
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日时表示,是次访问的目的,是要同日方共同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会见安倍时表示,中日关系正步入正常轨道,面临改善发展的重要机遇。而这次安倍到访,习近平则明确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前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重现积极势头。
日本方面,5月安倍在东京与李克强会谈后,便用了“从竞争到协调”来形容日中关系。这次,来访的安倍再次确认日中要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还要共同为维护自由贸易作出贡献。安倍发“推文”称,上述三条将成为未来的中日合作三原则。
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日两国一直呈竞争关系。最早,东亚国家(地区)是“雁行模式”的经济发展形态,以日本为“头雁”,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分列二三,中国大陆属于第四个层次。后来,随着中国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终于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日本的两三倍之多。
笔者认为,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是必然的。在新形势下,中日在双边领域相互依存日趋加深;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今天,两国在多边层面也拥有了更多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仅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改善,并非无止境的。
其次,中日关系的发展,还需要把美国因素也考虑在内。一方面,美国现在奉行的孤立主义使中日有接近的必要;但另一方面,虽然安倍本身想积极改善中日关系,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存在,让日本在国际上受制于美国。因而日本在中日关系的改善上不可能走得太远,这也决定了安倍本次访华的局限。
作者:王新生
时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华正式访问三天。这是时隔七年日本首相再度正式访华,也是2012年“购岛事件”后日相的对华首访。总体而言,访问成果基本符合外界预期,两国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得到确认,双方共同表示要维护自由贸易,并签署了总金额超过180亿美元的多项合作协议。可以看到,两国正向关系改善的方向努力,但国际关系绝不如此简单,未来中日之间仍存在不少变量,不可就此盲目乐观。
回顾近半年两国领导人会谈内容会发现,中方对于两国关系定位的表述,在此半年间一直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当然,不能光看到两国经济力量的对比,还该看到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中日贸易去年佔中国外贸总额的7.4%。另外,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相关谈判也一直在进行。中日两国的人口和经济总和都佔地区的70%以上。如果中国和日本不合作,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无从谈起。因此,中日关系正逐渐由竞争关系往合作、协调方面发展。
总而言之,中日之间仍然存在矛盾和冲突,现在是要把矛盾和冲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朝着改善的方向努力。未来中日关系仍然充满变量,其中不乏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笔者预计,至少未来10年,中日关系难以达到令人非常满意的程度,估计后面两国关系还会有所反复,因而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虽然两国关系正往改善的方向前进,但在笔者看来,改善的步伐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