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引述评论,指特朗普对亚太地区盟友刺激性的对待,使中国可乘虚而入,改善中日关系。

文章同时指出,日本正研究在新一代流动通讯设备上,对中国的“华为”及“中兴”作出限制,认为中日将不会在此等技术层面合作。

有关评论亦指出,中日经济上的合作虽然对日本有利,但由于日方不满“中国自以为亚洲领袖”的论述,以及双方本来就有不少根本利益分歧,因此双方要改善关系,仍会面对重重挑战。

彭博社论认为,日本在中美贸易战下对中国有“特別吸引力”,指中国官员近来已不断到日本寻求投资,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若能改善与安倍的关系,将更能展示其“大政治家”的地位。

《纽约时报》的报道,强调中日之间无论在二战历史、钓鱼岛主权问题、地缘军事平衡、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局势等,都有利益冲突。文章引述学者指出,美日军事安全的关系对日本而言“不可或缺”,所以在改善对华关系上,维护美日原来的关系仍然是大前提。

《华尔街日报》指“美日欧”三方早在日本推动下,展开抗衡中国的例行性会议,又强调中日在“知识产权保障”及“强迫性技术转让”问题上的冲突,认为中日关系就算能改善,亦会受限于双方既有的对立。

外媒文摘

不过,文章引述学者意见,指特朗普只是短期因素,长远而言,中日关系仍受困于双方根深蒂固的不和之中。

如果中日峰会能推动中国向此方向进发,就算不能解决中美矛盾,亦能安顿亚太区的局势,在全球层面上也是有利之事。

CNN指出特朗普在“驻日美军军费”、“钢铝关稅”等问题上对日本过于强硬,而在《朝鲜核协议》更似有排除日本在谈判之外的势头,伤害传统美日同盟关系;加上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才会造成中日走近的局面。

文中另有学者指出,安倍是“务实的国家主义者”,其长远计划只是要建设中日之间能够和平共处的正常关系格局,暗示并非要与中国结成盟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四(25日)正式开始其为期三日的访华之旅,为七年以来首位日本领导人正式访问中国。但在中美关系日趋恶劣的背景下,作为日本传统盟友的美国,其各大媒体又如何解读这次安倍访华?

文章指中日双方将会大谈自由贸易及全球性规则,又表示希望安倍能通过与中国在类似“一带一路”的海外基建投资项目合作,以及双方同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关系,将中国带进国际贸易及基建投资的更高标准。

《华盛顿邮报》指出日本之所以愿意与中国改善关系,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文章又特別提及美日同盟关系,并引述评论指,安倍之所以避免在《中日友好条约》40周年的10月23日访问中国,是因为同日亦是明治维新150周年,由此认为中日关系友好程度终有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