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星期二(2月6日)答复义顺集选区议员陈浍敏的口头询问时说,公众对骨灰撒土安葬法的需求稳健增加。相对传统骨灰瓮安置所或土葬,此安葬方式使用的土地面积不多。

马炎庆说,政府会继续探讨如何通过不同殡葬安排和设施设计,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同时参考海外殡葬安排或创意新法。

不过,他表示,正如陈浍敏所言,不是所有人都接受把骨灰瓮安置所建在自己家附近。要改变这个观念,须加强公众对预先安排身后事的认识,并与新加坡慈怀理事会等利益相关者合作,讨论有关死亡和临终的课题。

延伸阅读

他也指出,我国目前约有70个私营和政府管理的骨灰瓮安置处分散在不同地区,而非陈浍敏所说的只集中在北部。政府管理的骨灰瓮安置处设计简洁,供不同信仰者使用,收费也比私营便宜许多。

由国家环境局管理的蔡厝港“清心园”,是本地首个永久骨灰撒土设施,于2021年5月启用;第二个同类设施设在新建的万礼火化场与骨灰瓮安置所内,名为“静心园”(Garden of Serenity),将于2025年开放供使用。

越来越多人接受死后把骨灰撒在陆地的安排,“清心园”接到的申请数目,从2021年的900份,增至2023年的约2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