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也总结出七大值得学习之处。其中提到,考虑到危机中,各部门在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局面里不会有精力兼顾政策、前瞻规划和未来运作,政府将设置专门负责前瞻规划的团队,“更好地预见接下来的局限,提出各种假设(what ifs),为还没发生、或许完全不会发生的情况提前做准备”。

白皮书是总理公署根据由前公务员首长何学渊领导的内部检讨起草,检讨工作包括与部长和公务员等危机中主要人物的访谈。白皮书也涵盖政府部门和机构各自检讨工作所得出的结论,以及私企和民间的观点。

黄循财也说,虽然白皮书总结出的经验能带来更好的防患意识,但新加坡人绝对不能抱持“这是最后一役”的心态,不能把这些总结“硬硬写成某种教条,从而把我们带上错误的道路,尤其是如果下一个病毒在性质上和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病毒截然不同”。

延伸阅读

团队能采用以数据为导向的感应和风险识别工作,考虑危机演变的不同情境,以此制定长期计划。

(早报讯)政府将专设前瞻规划团队,探讨各种假设情境,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准备。个别政府部门也会物色适合执行医疗运作、呼叫中心接线等危机时所需职能的公务员,并让他们受训,以便在必要时能迅速动员他们。

政府也将设立集中系统,安排合适的个人负起危机时须担任的工作。这包括医疗运作、追踪密切接触者等危机中无法短时间掌握或大量开发的能力,以及危机时需求会激增,但平时无法以闲置状态大量维持的功能,如呼叫中心和前线执法。

国会本月20日复会,届时将辩论白皮书。公众也可上网阅览白皮书内容。

基础设施和劳动队伍的适应力也应提高。政府会尽可能为设施采用多用途设计,以便危机时能灵活更换用途,或改装为住宿、医疗等关键设施。应对疫情,政府也会开发在短时间内把已有空间改置为额外医疗设施的能力,大幅扩增病床数量。

这些人会提前受训,既能在一旦动员时就迅速调动,也为可用的应急人力提供可持久的缓冲。这让我国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地调动重要功能。

白皮书探讨了新加坡抗疫经验中可取之处,如推行疫苗接种、保持供应链畅通、全国互信程度高,也对处理客工宿舍疫情,以及在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上不够灵活等不足之处做出反思。

“我们在当下做出了最好的判断。当然,有了现在的后见之明,我们当时对一些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些是政府在星期三(3月8日)发布的《新加坡应对冠病白皮书》中,总结过去三年抗疫经验后,指出为应付日后疫情应采取的部分措施。

抗疫期间联合领导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星期二(7日)受访时说,抗疫之路复杂多变,所有人都在一团迷雾中与病毒作战,政府也必须在缺乏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做决策,这些决策也往往伴随着艰难的利弊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