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疾病传播的影响日益显现,全球变暖与公共卫生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美国一项尚未经过同侪评审的新研究便着重分析了这一关联,旨在揭示全球变暖如何加剧疾病传播的风险。
携沃尔巴克氏菌蚊子 或有助抑制伊蚊数量
(巴黎法新电)今年以来,全球骨痛热症病例创下新高。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近五分之一的骨痛热症病例与气候变化有关,进一步证明气温上升助长传染病蔓延。
另一项尚未经过同侪评审的研究,为应对骨痛热症蔓延提供了新的希望。研究聚焦于培育携带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蚊子的作用。带着此菌的雄蚊和传播骨痛热症病毒的雌性伊蚊交配后,雌性伊蚊产下的卵不会孵化,有助于抑制伊蚊数量,进而抑制骨痛热症传播。
研究估计,目前至少有2亿5700万人生活在气候变暖可能导致骨痛热症传播速度加倍的地区。莫尔德凯强调,这是人们应该关心气候变化的另一个理由。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和巴西政府合作,正在建立一座沃尔巴克氏菌蚊子生产设施,以保护数百万人避免染上骨痛热症。
骨痛热症是一种通过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烧、头痛、皮疹和全身疼痛,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尽管这疾病通常局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气温上升导致蚊子逐渐迁移至新区域,进一步加剧骨痛热症的传播。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亚洲和美洲21个国家的气温变化与骨痛热症病例的关系发现,约19%的病例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研究还预测,随着气温持续升高,秘鲁、墨西哥、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地的高海拔地区,未来25年内可能出现高达200%的骨痛热症病例增长。
截至今年9月,全球记录的骨痛热症病例已超过1270万起,几乎是2023年总病例的两倍。专家指出,由于存在大量未通报病例,实际数字或接近一亿。
世界蚊子计划研究员安德斯(Katie Anders)指出,尼特罗伊的经验表明,沃尔巴克氏菌能够为社区提供长期保护,能有效应对全球日益频繁的骨痛热症疫情。
延伸阅读
研究主要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学传染病生态学家莫尔德凯(Erin Mordecai)说:“骨痛热症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疾病,因为它对气候非常敏感。”她也指出,20至29摄氏度之间的气温是传播骨痛热症的理想温度。
巴西今年经历了国家史上最严重的骨痛热症疫情,但东南城市尼特罗伊(Niteroi)的病例数仅小幅增加;与释放携沃尔巴克氏菌蚊子前相比,尼特罗伊的骨痛热症病例数骤减了90%。五年前,非营利组织世界蚊子计划(World Mosquito Program)在尼特罗伊大部分地区释放了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大规模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