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上世纪的历史观和族裔民族主义思想点燃了战火,但他低估了乌克兰人抵抗外敌的决心。战争未能速战速决,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谐星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没有选择逃跑或投降。

36岁的乌克兰纪录片女导演爱丽莎也一样。她在乌克兰东南部城市扎波罗热长大,从小家里讲俄语,儿子五年前出世后,她和父母亲决定只跟儿子讲乌语,不讲俄语。

记者接触的17岁难民爱德华和26岁的凯迪亚,都在1991年乌克兰独立之后出世。爱德华对北美向往之,相信在泽连斯基领导下,乌克兰能取得最终胜利。凯迪亚说,“之前和祖国没有强烈的精神联系,现在特别关心”,一醒过来都会用手机紧张查看关于乌克兰的最新消息。

延伸阅读

普京以为能用武力强迫乌克兰屈服,但战争反让乌克兰人强化了国民性,更坚定地要摆脱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爱丽莎“拒绝说敌人语言”的决心在战争爆发后更坚定,她也不再同在莫斯科打工生活的乌克兰亲戚说话,认为他们已经被“洗脑”。

普京在题为《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的文章中称,乌克兰不是一个国家,乌克兰人不构成真正的民族,他们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是“同一民族”。反讽的是,在战争中被轰得猛烈、死伤最惨重的,恰恰就是东乌克兰讲俄语的地区。

对逃到波兰的乌克兰人玛丽娜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俄乌两种语言相近,在战争爆发之前,2019年的一次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称俄语是他们的母语。为泽连斯基打响知名度的电视剧《人民公仆》也是以俄语拍摄。

战争激起了乌克兰人的爱国情操,他们不分语言宗教,团结起来维护家园,并启动“去俄罗斯化运动”。

跟很多乌克兰家庭一样,老太太在俄罗斯还有远亲。战争去年2月爆发,老太太不能相信同宗同源的俄罗斯打过来了,反复问女儿:“为什么是俄罗斯?为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帝国的衰落、战争、革命和宗教分裂,导致欧洲的国界不断移动,对于处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断裂带”上的乌克兰,认同问题也变得复杂。乌克兰西部曾长期受欧洲天主教文明浸润,也曾经是波兰的一部分。乌克兰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地区,有很多人至今还习惯说俄语。乌克兰首都基辅则被俄罗斯人视为斯拉夫民族的发祥地。

乌克兰曾是前苏联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和俄罗斯成为了两个独立国家。

民族、文化和语言关系密切,就等于同属一个国家吗?

而且,普京发动战争,一心想要把乌克兰重新拉回俄罗斯,结果他可能成了催生“新乌克兰”的推手。

战争开打后,语言成了乌克兰人强烈的认同符合,他们用乌语来标榜自己与俄罗斯人的差异。

转眼又是一年严冬,乌克兰土地上战火还在燃烧。俄乌战争一年专题报道,见《到战争边陲采访 烽火中坚持的生命  》互动新闻。

玛丽娜说,她现在在脸书上尽可能都用乌语发帖,除了跟母亲沟通,她不多说俄语。她坚定地说:“我不想做俄罗斯人,我不是俄罗斯人,我是乌克兰人。”

按照现在的国际秩序,乌克兰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联合国的成员之一。普京要以武力改变现状,不论是出于他所称的安全原因——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还是出于他的历史观,入侵乌克兰会遭遇顽强抵抗和国际社会谴责,不让人意外。

乌克兰年轻世代本来就没有太多关于苏联的记忆,普京的大斯拉夫民族梦跟他们无关。2014年亲西方的广场革命发生后,他们选择更加融入欧盟和西方文明,俄乌战争更是强化了民族性以及亲西方意识。

57岁的玛丽娜和母亲曾长时间生活在前苏联时期的乌克兰,住在以俄语人口为主的乌东北城市哈尔科夫。玛丽娜能说乌语和俄语,母亲只懂俄语,两人以俄语沟通。

东部城市第聂伯罗一个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巨匠普希金的半身像去年12月被推倒了。基辅一条原本以恩格斯命名的街道,改用乌克兰诗人博赫丹伊霍尔·安东尼奇为名。

老太太或许不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在2021年7月12日,就为发动战争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