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情怀让区秀凤怀念至今。她记得,当时报馆空间不大,大家的工作桌都挨得很近,有什么事就从这头大声喊过去那一头,新闻室里总是好不热闹。“比如我们开始学用汉语拼音打字的时候,有些汉字不知道怎么拼,就请编辑拼出来。那时丽虹(现为早报审稿主任叶丽虹)就经常帮我们。”
在那个电脑和通讯设备还不发达的时代,区秀凤和其他行政助理工作时都是手写手抄,而且还得充当“快递员”,第一时间将传真文件送到值班主任手上,让主任可在第一时间安排采访工作。
早报一百年,包含了几代行政助理的无私付出。
不知不觉在新闻室已40多年,区秀凤见证了报馆这些年人与事的发展,看着昔日懵懂新记者逐渐成长为主任或主编。“像丽娟(早报助理总编辑)和杨萌(受众策略主任),都是我看着她们一路走来的。以前我住得离报馆很近,经常煮东西带来给大家吃,他们至今还记得。”
看着新记者成长为主任
新记者入职的第一天,最先“密切”接触的同事就是组内的行政助理。采访工作要报名、对值班表有特别要求、要请假、要领取证件、取信函、收包裹等,都会请他们帮忙。总之,报馆里“大后方”的日常运作都离不开他们。
工作量大的时候,区秀凤曾一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丈夫晚上10时余到报馆接她,有时要等上好一阵子她才下班。不过,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让她和大伙儿充满干劲。“报馆的人从上到下都很努力,大家一起冲线,有一种同甘共苦的情怀。”
行政助理的另一重要工作就是提醒记者请假。新闻工作的机动性强,记者们的工作日经常受“干扰”,尤其是有重大新闻或特殊事件的时候,原本工休的记者会被召回工作,之后再择日补假。可是,有些记者的补假久积不清,行政助理因此开了一个“催假单”,苦口婆心地提醒记者要清假。
区秀凤笑说,就是这份“报馆文人特有的人情味”,让她一待就是40多年。她入职几年后,《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合并,她成了《联合早报》的一分子,负责企业行政工作。1990年12月22日,她转为负责早报编辑部和采访组。
在报馆,同事都把行政助理,亲切地称为为“AA”,即Administrative Assistant的简称。他们虽不是新闻工作者,却自有他们的前线,将新闻室各组的行政大小事安排和处理得井井有条,让记者们可以顺利地进行采访工作。
早报不断壮大和转变,行政助理的团队随之扩展和更新。行政副经理谭丽梅(49岁)在2006年4月20日加入时,是行政助理中最年轻的。她原本是工程绘图员,因想转换工作环境,看到住家附近的报馆在招聘行政人员就应聘,短短两周后开始上班。
冠病疫情暴发后,新闻室运作方式大调整,多数工作都转至线上。公司须迅速为记者居家办公做好准备,工程庞大繁琐。那时,行政助理就更忙了,必须按个别情况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区秀凤忆述,当时她不喝咖啡也不懂得泡咖啡,但同事在凌晨时分要求喝咖啡提神,她就“勉强泡给他们喝,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科技有助提高工作效率,也促使工作方式不断更新。行政助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与时俱进,日益多样化。过去每一名行政助理只负责一个工作组,如今负责两到四组。此外,他们还承担了一些与日常编务相关的工作,包括整理固定栏目如《今日触点》、股市图表,以及股汇金市报价简表等。
陈晓(40岁)2014年加入报馆当行政助理。来自中国山东的她说,父母特别关注每天的新闻,而新闻节目中不时会引述早报的报道,这就让她对这个千里之外的媒体机构留下印象。
新环境一切都那么新鲜,但让丽梅印象深刻的是支援国会采访的情景。那时还没有线上直播,行政助理得轮流到国会大厦支援国会的采访工作,用卡带录音。由于国会大厦内不允许用手机,进入前须上交。这个工作最大的挑战是整场国会从头听到尾,有时得呆上几个小时,不免会有令人觉得无聊犯困的时候。
三年疫情过后,一切朝新常态发展,但早报的行政助理一如既往,每天轮流驻守报馆。任何同事任何时候找上他们,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随时解决问题。
她当年来新工作初期是在一家私企当秘书,后来看到早报招聘便决定申请。她到早报上班,“新闻迷”的爸爸妈妈格外开心。
谭丽梅说,行政助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整理采访和活动单子,方便采访主任安排和分配记者们的工作。“我们早期要把所有媒体的邀请打印出来,再按照时间排好。等主任安排好后,再一一回复邀请,并通知有关记者。如今一切通过软件自动更新,整个过程简化了不少。”
在不是人手一机的年代,大家的桌上都有电话座机。每当编辑和主任要拨打某个记者的座机时不用翻查记录,转头问区秀凤就行,她会马上背出四个号码的分机号,快而准。
一夜奋战结束后,同事们就一起去吃豆浆油条,稍作休息后,再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行政助理当时也负责接听电话,包括经常会收到读者的反馈。提到读者来电,区秀凤立刻严肃起来。她说,报馆同事其实应该每天都翻阅报纸,了解当天的大小事,遇到读者问起就能立刻回应。“这也是我对每一名新记者的提醒。”
最让她难忘的是加入新闻室后的第一次全国大选。各个选区的计票结果彻夜不断更新,行政助理收到传真得马上传递,间中还帮忙分发餐点给忙得没时间吃饭的记者和编辑等。
目前是新报业媒体企业服务执行员的区秀凤(64岁),是许多年轻同事口中的“ Wendy姐”。她在1980年就加入报馆,最初是《星洲日报》的行政助理。她说,当年入职没几天就过21岁生日,同事们热情地请她吃了一顿生日餐。“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大家都吃得很开心,我也很感动他们这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