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也透露,他途径工地前往地铁站时,都会格外小心,注意出入的罗厘。
工地毗邻地铁站学校,载货罗厘占车道,居民担心行人和学生安危。
“我没办法完全不开门窗,否则屋内空气不流通,所以我都叫帮佣一天打扫家里一次,尽量扫除灰尘。我也不理解为何那片工地要用作沙石转换站。”
“每天都有罗厘前来装卸沙石,一来尘土就满天飞,不久后就会看到窗口上有一层灰了。”
建屋局也澄清,并没有把工地用来堆放建筑材料,工地内的材料都是拆除建筑工程产生的材料,卡车也一直将这些材料运出去。此外,运进工地的泥土是为了填充地面,以符合必要的规定。
发言人说,为尽量减少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和灰尘,惹兰拉耶面向住宅的工地边界上,装置了12米高的隔音墙。卡车驶出工地前会在工地内清洗车轮,以减少产生的灰尘,并安排它们在非高峰时段进出工地。
“帮佣也打扫不完,我们也亲自去抹,不然真的做不完。”
据观察,工地前面就是地铁站出口和嘉诺撒仁爱会小学(Canossa Catholic Primary School) ,不远处另有个巴士站,不少行人会越过马路去搭巴士或地铁。
他指工地造成的尘土,使他必须全天紧闭门窗,发电机就连周末都在运作,导致家人饱受困扰。
另一居民林先生(76岁)受访时说,自该工地一年多前动工以来,尘土情况严重,他也必须时刻紧闭门窗。“我听说那片地之后会建预购组屋,如果属实,到时噪音和尘土的状况可能会更严重。”
林先生透露,虽工地设有防音墙,但仅一层多的楼高,不仅无法完全隔离噪音,也不足以保护住宅的二三楼免于尘土,他已向议员反映此事,希望情况能尽快获得改善。
一家大小因灰尘导致咳嗽,也有人加购水枪清洗屋子。
读者李先生告诉《新明日报》,他位于惹兰拉耶(Jalan Raya)的住家后方于一年多前开始进行组屋拆除工程。
住在该地区10多年的陈小姐(33岁)说,噪音倒还好,但灰尘问题真的蛮严重的,导致他们一家大小每晚都喉咙干燥和常咳嗽。
建屋发展局澄清,工地并未用于堆放建筑材料。虽然地面上的拆除工程结束,但目前仍在拆除地下的结构,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结束。
建屋局回复《新明日报》询问时说,拆除工程在去年3月展开,三座组屋地面上的建筑结构已在今年9月拆除完毕。不过,拆除范围也包括变电站(Electrical Substation),该变电站还在为附近建筑物供电。为确保这些建筑不受影响,因此需要更多时间转移地下电缆。转移工程和变电站的拆除工程已在11月完成,但目前还在拆除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完成。
居民陈先生(33岁,飞机师)指出,他有时工作外出,好几天不在家,一返家就会发现停在车库的汽车上积满了厚厚一层灰。
记者日前走访该地区,发现该工地位于玛达(Mattar)地铁站出口对面,后方是惹兰拉耶私宅区。
居民林先生则告诉记者,他为解决尘土问题,特意加购一台水枪和抹布。
据观察,工地内各有一堆沙石,也有挖土机正从罗厘上装卸材料。即使工地周围都有围起约一两层楼高的隔音栅板,但发电机等机械声仍相当响亮。
居民李先生表示,每天都有多辆罗厘出入工地,不仅占据其中一条车道,在上下班繁忙时段造成堵车。他也担心,这会危及过马路的小学生。
这三座组屋是位于美芭蒂路(Merpati Road)第12座、13座和14座组屋。据工地外的告示牌显示,该处组屋的拆除工程于去年5月8日取得开工执照,预计完工日期为今年第三季度。
“我们感谢居民的耐心和理解。”
罗厘占车道 居民忧行人安危
建屋局澄清:未堆放材料 现进行地下拆除工程
不过,据李先生观察,组屋早在数月前完成拆除,夷为平地,但工地却没有就此停止作业,仍有机械不间断运作,每天都有运输沙石的罗厘不停地进出工地。
美芭蒂路组屋拆除工程被指逾期两个月仍在动工,每天还有运输沙石的罗厘进出工地,附近居民担心工地变成沙石囤放处,尘土满天飞,导致他们无奈关紧门窗,饱受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