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体现在设施的提升,也反映在越来越多居民愿意以民众俱乐部为平台,推展个人关注的项目。

庄日嘒认为,像这样由居民与民众俱乐部共创方案和点子的方式,是非常值得鼓励的趋势。

如今近百岁的苏晋兴仍心系这个民众俱乐部,不时前来走动,每逢节庆仍出钱资助活动。

她17岁加入南顺联络所青年执行委员会,26岁加入联络所管委会后,与义工伙伴携手筹划新的民众俱乐部,根据居民需求策划新设施。吉丰民众俱乐部2018年开幕,取代了设在组屋底层的南顺联络所,是本地首个设有保龄球场的民众俱乐部,其他设施包括24小时开放的健身房。

民众联络所与俱乐部管委会1964年成立至今,始终扮演着社会桥梁的角色。

近两年来,民众俱乐部每年支持10多个这类活动,不少是帮助弱势或推展某种兴趣的一次性项目。例如,俱乐部近期在一名职业为漫画作者的居民倡议下,举办了一场展示本地漫画作品的展览。

民众俱乐部逐渐成为居民实践想法的平台

庄日嘒说,近几年来她观察到,民众俱乐部不仅是个提供休闲设施、举办活动的空间,也逐渐成为一个让居民将想法和点子付诸实践的平台。

苏晋兴(左一)2003年卸下武吉班让民众俱乐部管委会主席职务后,多年来仍心系这一区的居民和朋友,不时回到民众俱乐部走动。图为他日前走访这个民众俱乐部,与昔日合作伙伴,武吉班让选区办事处前理事长刘玡兰(左二)以及前基层领袖梁津志聊天。(邬福梁摄)
吉丰民众俱乐部在2018年开幕,是本地首个设有保龄球场的民众俱乐部,也有台球等其他休闲设施。(邝启聪)

吉丰民众俱乐部管理委员会主席庄日嘒形容,民众联络所和民众俱乐部就如“变形金刚”,随着时代和居民的需求而转变,不断呈现新面貌,添加新功能。

例如,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一名男生两年前召集义工,在这个民众俱乐部为孩童开办免费戏剧增益课。这个活动优先让弱势家庭孩童报名,并且获人民协会社区志愿服务计划的补贴。

“我从小在蔡厝港长大,自幼参加联络所的活动,后来负责举办民众俱乐部活动,如今协助居民落实他们喜爱的项目,以服务更广大的群众。对我来说,这是很好的成长与学习的过程。”

他说:“我在这里服务几十年,看到设施越来越完善,更多居民常来活动,感到很欣慰。”

延伸阅读

庄日嘒虽然只有35岁,却已经服务基层组织18年。这名社企发起人去年开始领导吉丰民众俱乐部管委会,目前是本地最年轻的民众俱乐部管委会主席。

苏晋兴二战期间失学,教育程度不高,成长后靠经营杂货店努力打拼,还创立了木材加工厂。有了经济基础后,他出钱出力,为提升联络所设施做出贡献。

本地最年轻民众俱乐部管委会主席 已服务基层组织18年

高龄97岁的苏晋兴加入基层义工行列约57年了,曾担任新民联络所管委会主席、武吉班让民众俱乐部管委会主席,目前是武吉班让公民咨询委员会名誉主席。

他记得,早期基础建设不齐全,联络所时常向当局反映农村居民有关修桥造路的诉求,也负责向民众传达重要的政策信息。随着村民先后迁入组屋区,联络所则提供基本的休闲设施和康乐活动,如学习太极拳、缝纫和烹饪等,发挥了凝聚居民的重要作用,并继续通过各项福利措施扶持低收入家庭。

奉献基层57年 97岁苏晋兴仍心系社区

1989年,位于岗沙路第110座组屋底层的武吉班让联络所由于难以继续满足居民的需求,联络所成立建所基金委员会,为筹建大型民众俱乐部展开一系列筹款活动。身为委员会主席的苏晋兴以身作则,率先捐出1万元。管委会四年筹集160万元,加上政府拨款资助,斥资639万元的武吉班让民众俱乐部于1993年底竣工。

“过去,一般上人们加入基层组织一段时间,成为某个委员会成员后,才会开始主导社区项目。现在很多年轻人有自己热衷的项目,或想帮助某个群体,但未必想加入基层组织。所以,我们现在的方向是,让居民利用民众俱乐部的空间,接触或惠及更多人……只要你有兴趣推动某项活动,我们可以一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