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公署部长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孟理齐9月24日在联合国大会一场针对公海的活动上致辞时说,协定是多方努力的结果,新加坡是协定的坚定支持者。
她说,大量科学研究证明,海洋保护区能重建海洋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维持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碳吸收和储存能力、提供渔业资源等,同时加强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累积影响的能力。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好像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相关认知有限,但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协定拥有非常强的政治动力,也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无论从政治或公共利益的角度,海洋现在的地位,比几十年前要高得多。”
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国际办公处主任马特·弗罗斯特(Matt Frost)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新加坡作为首两个批准公约的亚洲国家,凸显了新加坡在区域乃至国际的领导力。
保护海洋有非常强的政治动力
截至10月26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已签署《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协定》,但该协定还需要40多个国家批准才会生效,推进保护全球至少三成海洋的目标。我国已在9月底批准协定。
弗罗斯特说,全球包括新加坡的海洋研究员会继续努力,为协定提供最新且优质的科学研究。
他说,协定能更大力度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优化海洋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更公平地分享海洋带来的利益。此外,许多国家,尤其是低洼岛屿国相对脆弱,处境独特,推动协议生效有一定的急迫性。
弗罗斯特说,科学界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拯救海洋,而批准协定只是第一步,协定若延迟生效,影响深远。但他有信心他国很快会批准协定,避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花了约12年才批准的历史重演。
“新加坡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共和联邦成员,也是全球海事中心,在推进协定生效扮演重要角色。”
延伸阅读
协定去年9月20日起开放签署,开放时限为两年,协定会在60个国家签署和批准的120天后生效。截至10月26日,已有105个国家签署、14个国家批准协定。新加坡分别在去年9月20日和今年9月24日签署和批准协定。
绿色和平东亚海洋项目经理周薇说,协定生效前不会具有法律效力,可能造成有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多样性的各种措施更难落实,要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三成海洋等目标也有挑战。
公海占地球面积约43%,海洋面积超过60%。不过,公海是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的区域,目前仅1%的公海受到保护。
“我们鼓励其他国家争取早日批准协定,新加坡乐意与他国分享批准过程的经验。”
专家:各国应尽快批准公约
去年3月4日,经过近20年的磋商后,逾百国代表在联合国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就《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协定》达成共识,制定国际框架来更有效地保护公海。大会由新加坡驻联合国海洋与海洋法大使陈惠菁主持。
周薇说:“假使协定能如多方期待,在2025年生效,到时要实现到2030年保护至少三成海洋的目标,也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时间越是紧迫,越需要各国尽快推进协定的生效与实施。健康的海洋,须要立即行动,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