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透露,2020年至2023年,本地每年平均出现200起热相关疾病的急诊案例,住院病例则有50起。一般上,年长者、儿童、婴儿、病患和刚康复者面对的热相关疾病风险更高。

李家炜也说,人们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减少户外活动,这可能对身体、心理,甚至视力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高温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延伸阅读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社会资源的分配息息相关。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人体御热研究中心主任李家炜副教授说,改变生活习惯或改善基础设施可减缓高温的影响,但人们应对高温的能力往往因资源不均而异,拥有更多资源的人适应能力更强。

热适应计划提高身体排热效率 降低热损伤风险

卫生部说,热相关疾病的症状包括:大量出汗、虚弱、头晕、恶心、头痛和肌肉痉挛等。人在户外高温环境中出现这类症状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处,并补充水分;若情况不见好转,应寻求医疗帮助。

2020年发起的HeatSafe项目,是本地和本区域首个针对高温对个人和整体经济影响的大规模研究。研究分析显示,2018年,高温导致各行业平均有效工作时间下降11.3%,总计造成约11亿8000万元的经济损失;到了2035年,高温导致的有效工时损失将增至14%,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将达到22亿2000万元。

林进龙提醒,执行热适应计划时应多补充水分,也尽可能结伴进行,万一发生突发状况,可及时获得帮助。

卡纳克说:“中暑可能伤及大脑、心脏、肾脏和肌肉,若不及时治疗,器官可能衰竭或休克,导致永久性残障,甚至死亡。”

《联合早报》早前报道,今年首七个月里,本地已有上百个夜晚的气温超过26摄氏度,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是在2016年。

“热适应计划一般在10天至14天,可以在这期间慢慢拉长活动时长,从最初的大约10分钟至15分钟,到第14天延长至半小时至一小时。活动也可以分成几个较短的时段进行。”

相比之下,根据早前一项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研究,2010年至2020年,本地每年因热相关疾病入院的人数,仅为71人至124人。不过,研究指出,一些病例可能未被记录或被错误分类,因此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户外工作的进度会变慢,不仅导致生产力下降,还延长了项目完成的时间,意味着工人暴露在太阳下的时间增加,进而推高发生意外的风险。高温引发的不适感也可能影响情绪,导致人们做出不理想的决策。”

根据樟宜气候站统计,1984年至2023年,年均气温升幅为每10年增加0.24摄氏度。今年多数月份的个别月均气温都突破长期平均值,今年7月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月

专家说,在较热时段活动的热适应计划一般应持续10天至14天,从最初的活动大约10分钟至15分钟,到第14天渐拉长至半小时至一小时。(邝启聪摄)

适应在闷热天气中活动也不容忽视,这可提高身体排热效率,从而降低热损伤的风险。林进龙说,人们可在比较热的时段,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活动,例如散步和骑脚踏车。

天气越来越热,中暑的风险随之提高,过去四年,本地平均每年有200起因酷热而寻求急诊的病例。

热衰竭和热晕厥(heat syncope)则比较严重,甚至可能须要医疗干预,否则热衰竭可能恶化导致中暑。

国立健保集团旗下的邱德拔医院急诊部高级顾问医生卡纳克(Kanak Naidu)受访时说,痱子和痉挛是热相关疾病最轻微的症状,一般通过休息、补充水分让体温下降后就可缓解。

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高级讲师林进龙博士说,天气越来越热可能提高热损伤的风险,因此人们应该在生活中做出适当调整,例如避免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等。此外,个人的其他因素如是否患病等,也可能提高风险。

高温对个人或经济等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