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乐龄设施与无障碍公共空间的需求增加之外,一些较难解决的社区问题,如囤积杂物和喂食鸽子等,也伴随着社交孤立与孤独者增加而涌现。
社区事务署也将探讨如何分享居民反馈等数据,让社区更好地利用,推进自发性项目来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基层领袖和义工管理员也可使用社区事务署网站新推出的分析工具,配合社区居民属性,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活动和措施。
在篮球场张挂海报和倒数计时器,提醒使用者准时离场,以免晚上干扰邻里居民;贴上地板贴纸和海报,鼓励居民保持走廊整洁无杂物;使用看板等吁请民众维持居住区环境整洁。
沈颖也宣布,社区事务署与淡马锡理工学院签署了一项五年合作计划谅解备忘录,合作内容包括推出指导居民自发解决社区邻里问题的工具包、提供社区问题相关研究和调查、为社区利益相关者举办能力提升工作坊等。
这是当局为了鼓励民间自发解决社区问题,而推出的最新措施。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星期二(10月1日)在社区事务奖颁奖礼上致辞时,透露社区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她说,在社区事务署成立10周年之际,当局将通过新的运作模式、加强数据运用,以及与更多社区伙伴合作,全面改善共同生活空间。
沈颖指出,这些策略是为了因应我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老龄人口持续增加、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城市密度加大,这些变化重塑了我们所共同面对的社区问题的性质。”
社区发展三战略重点
延伸阅读
今年的社区事务奖共收到127份提名,结果有15个团队、社区与个人获奖。此外,表彰改善社区、持续体现合作精神的“爱护邻里”(Love Our‘Hood)奖,今年颁给了新加坡行善运动(Singapore Kindness Movement)。
行善运动去年开始推出“然后怎办?”(then how?)等宣导视频系列,以诙谐轻松的方式关注一些常见的社区问题,如噪音、走廊囤积杂物、大型垃圾处置等。这些视频推出后,相关的投诉有所减少。
行善运动也曾连同其他机构和社区伙伴,推出多个社区及基层自发项目,例如2021年的安全骑行运动。郑美玲指出:“今年,我们也推出安全驾驶运动的试点活动,在武吉知马一带设置‘新雅’(礼貌运动吉祥物)看板等,鼓励驾驶者提早出门,避免超速急行。”
以上这三项是经测试证明能解决社区问题的有效方案。从2025年1月起,全国各个公民咨询委员会可任选一项,向社区事务署(MSO)申请资金以便在区内实施,打造更美好的居住环境。
新加坡行善运动获“爱护邻里”奖
行善运动执行总监郑美玲受访时说,透过这些视频和社媒的传播,希望能为民众提供一些提醒和小贴士,从而改变一些人的想法和行为,做个好邻居。
社区事务署将探讨如何分享数据 推进自发项目解决问题
在加强邻里纠纷管理框架下新设的“社区关系处”,未来会被赋予调查和执法权,以处理邻里中严重的噪音和囤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