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仙说,金包银饰品十多年前在中国市场开始出现,但当时被不法之徒用来做“狸猫换太子”的非法勾当。惯用手法是用金包银工艺复刻真金首饰再退给店家,或充当真金卖给当铺。因此,这类饰品一直没流行起来,很多业者对它的印象也不好。

“我们也会担心个别顾客不老实,利用金包银饰品行骗,因此确保每件饰品上都刻有‘KF’字样。根据国际标准,标明‘KF’字样的饰品就是属于包金饰品。”

不过,随着中国消费者观念的改变,这类饰品在中国的网络销售渠道已经很成熟,最主要的零售商则是深圳水贝地区的黄金珠宝供应商。

看准商机引进“金包银”饰品,商家避免沦为诈骗帮凶,确保每件饰品都刻有“KF”字样。

教师刘洋(27岁)能接受其他人戴这类饰品,但自己绝对不会购买。“我心里会不舒服,会一直感觉自己戴了假的饰品。我觉得金银有各自的意义,不能掺在一起。”

金包银饰品上都刻有“KF”标志,以和999(足金)、GF(镀金)及PT(铂金)等金属做区分。(何炳耀摄)

本地顾客有保值顾虑 店主因此提供回收更换服务

延伸阅读

“新加坡人对于黄金的看法还是比较传统,这种相对新的工艺还处于被市场接受的阶段。”

不过,王庆仙发现新加坡顾客主要还是顾虑保值的问题,因此他会提供回收和更换款式的服务。

王庆仙自称是新加坡第一家售卖金包银饰品的店家,开业两周来成交了10单左右,售出的多是女士手链。

大皇宫金包银店主王庆仙受访时说,售卖金包银饰品时都会说明饰品的外面是黄金,但里面包的是银,因此不存在欺骗顾客的问题。

“金价上涨到了顶峰,我就从香港引进这批金包银饰品。因为有些人喜欢戴金打扮自己,但买全金又比较吃力。”

多数受访的消费者对金包银饰品也持保留态度,有投资金条和购买金饰经验的陈静雯(27岁,银行职员)说,不会考虑购买这种饰品。“这种质地的饰品很难做出特别美观的款式,如果又不能保值,就更没有买的必要了。身边的朋友也觉得只有要撑场面的人,才会买金包银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