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还可侦测试图尾随或冲过通关系统,以及戴上口罩或太阳眼镜的人,并及时采取行动,例如关闭闸门。

内政科技局生物识别与意图评估专业研究中心副署长刘国材受访时说,新系统可识别的距离长达两米,相比之下现有系统通常只能识别不到一米。“我们相信这套方案能提供更流畅的通关过程。”

内政科技局研发新系统 可在人行走时识别生物特征

他认为,所有科学科技人员除了在自己的领域发展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须在职业生涯中跨越不同领域,以接触新挑战,为新旧问题带来新想法。

国家公园局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开发的树木管理系统、卫生部和保健促进局推出的健康SG计划,以及市区重建局融合3D功能的城市规划应用ePlanner等项目,都获得了科技与工程卓越奖。

延伸阅读

今年的公共服务科技与工程大会聚集超过850名公共服务科学、科技与工程领袖和专业人员。陈振声当天也为科技与工程卓越奖以及科技与工程创新挑战优胜者颁奖。

其中,内政科技局凭借研发的生物识别自助登记亭,以及可边走边通关的生物识别系统,获得科技与工程创新挑战优异奖。

陈振声说,他已要求公共服务署协同所有政府部门,为不同科学和科技领域的人员进行系统化培养和轮岗。

陈振声表示很高兴看到公共部门科技政策与规划办事处推出“运营科技入门指南”(Ops-Tech Primer),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兴趣,以及互享最佳想法和实践方案。

中心署长李伟利说,目前开发的原型更像是一个蓝图,未来系统可根据采用者的需求量身定做。

现有生物识别系统通常要人们停下来,才能捕捉清晰的脸部或虹膜图像用于识别通关,在高人流量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堵塞。

陈振声星期三(8月28日)在公共服务科技与工程大会上(Public Servic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nference)致辞时说,新加坡虽然地小人少,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限制我们的只有想象力和利用科技的能力。公共服务必须站在这一切的前沿。

内政科技局通过2021年展开的eXorbital项目增强硬件与软件,让通关系统在人们行走时也能识别生物特征,未来或可用于旅客出入境和大型活动入场管理等场所。

科学和科技公共服务人员单在各自领域发展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不足够,还须接触其他专业领域。主管公共服务的教育部长陈振声说,他因此要求公共服务署协同所有政府部门,为不同科学和科技领域的人员进行系统化培养和轮岗,为新旧挑战带来新想法。

他说,我国应用科学和科技克服水源和住房等领域的初期挑战,促成现在的成就。如今,身处科学、科技和工程生态系统的公共服务领袖,责任不只在于解决和预防问题,还要释放人员潜力,让他们深刻了解世界挑战,不断挑战自己设想新方案应对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