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警方数据,五大常见骗案依旧是电子商务、求职、钓鱼、投资和假朋友来电,占骗案总数的83.2%,类型与去年上半年相同。

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说,受害者可能被操控,例如相信对方是政府官员,或遇上难得的投资机会,甚至是爱上骗子,因而自动将钱财转给诈骗团伙。政府将探讨赋予警方权力,介入和告知受害者避免继续转钱,同时也加强公众教育。

2019年,一名80岁妇女误坠假公安骗局,以为自己卷入洗钱活动,结果被骗走362万元巨款。尽管银行一早就发现可疑,警方也获悉老妇一周内分多次共提款230万元,但老妇受骗徒蛊惑认为警方“贪污”,多次将警员拒于门外,骗徒最终得逞。

内政部正在考虑授权警方,若有理由相信潜在受害者会向诈骗团伙汇款,可限制受害者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银行交易。这能让警方有较充裕时间说服受害者,相信他正在受骗。内政部近期将展开公众咨询,并在适当时候披露更多详情。

冒充政府官员骗案是平均损失金额最高的骗案,每起损失约11万6534元,其次是投资骗案,每起损失约4万零80元;电子商务骗案则有最多人上当,共7250起。以总体诈骗案而论,每起诈骗案平均导致1万4503元的损失,而59.8%涉及的款项在2000元或以下。

假朋友来电骗案也有所下滑,从去年上半年的3832起,减少38.2%至2368起,损失也减少37.2%至810万元。

数据显示,多达86%骗案是受害者自行转钱,并非由骗子操控受害者的户头转账。各政府机构这几年积极整合打诈后,正在研究如何从受害者着手防诈,特别是不愿相信自己被骗的人。

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蓝衣者)在媒体吹风会上说,各政府机构致力全方位打击诈骗,但仍有86%受害者受骗而自动将钱转给诈骗团伙。(海峡时报)

延伸阅读

新加坡警察部队星期四(8月22日)公布2024年上半年诈骗和网络犯罪数据。警方在这期间接获2万8751起这类罪案通报,诈骗案占了92.5%,达2万6587起,比去年上半年的2万2853起多了16.3%;涉及金额达3亿8560万元,比去年上半年的3亿零940万元增加24.6%。

警方发言人说,内政部和警方将与各网络服务商合作,从服务上游保障用户。最近生效的网络犯罪危害法令(Online Criminal Harms Act,简称OCHA)能让当局发出指示,要求平台方删除可疑用户和内容,并落实必要的措施打诈。当局也呼吁网络服务商积极响应。

其中,前阵子来势汹汹的恶意软件骗案显著下降,共95起,从去年上半年的687起减少86.2%;损失金额也从910万元减少96.8%至29万5000元。

反诈骗指挥处助理局长叶葛心助理警察总监说,警方严厉执法、银行实施反恶意软件措施已奏效,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和谷歌强化安卓手机的保护功能也是原因之一。警方透露,去年6月至10月逮捕了超过140名涉及恶意软件骗案者,提控了其中30多人。

由于这类受害者心智正常,警方无权阻止他们将钱款交给诈骗团伙。警方发言人说,骗子诡计多端,过往可能用网络钓鱼手法骗取银行资料,如今则利用复杂的伎俩,让受害者自行转账或下载恶意软件。

骗徒联系受害者的五大渠道分别是:通讯平台、社交媒体、网购平台、电话和网站。其中,社媒公司Meta旗下的三个社交平台:脸书、WhatsApp和Instagram,仍最常被骗子滥用。经由Telegram行骗的案件在今年上半年也激增137.5%,主要涉及投资、电子商务和求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