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她总感觉儿子不爱她,这使她对儿子越发感到愧疚,不过在监狱中上课之后,她现在相信自己在明年出狱后有信心面对孩子。“这些课程是我在上一次入狱时没接触过的,现在我出狱后会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了。”
延伸阅读
正如费绍尔所说,我国的重犯率是世界最低之一,但持续争取每一分的减少依然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更多囚犯可回归社会,与家人在一起。“我们希望继续加强支持生态系统,为她们提供更多社会支持和机会,帮助她们远离犯罪。”
WIRA首席研究员陈依琳教授告诉《联合早报》,相对而言,社会和家庭对男性更包容,对女性却有诸多期望和压力。
监狱署自2016年推出针对女囚的改造措施后,女性释囚两年重犯率自2016年的20.7%,逐年稳步下降,到2021年的15.3%。
其中,有些人与伴侣关系不健康,需要特定的干预措施。有些则因缺乏家庭支持,自我价值感低,且面临经济问题。
菲(化名,50岁)在2023年8月进了戒毒所,以前曾坐牢七年。她透露,她六年级时家里破产,父母离异。从那时起,她就过着没有栖身之所、亲人各散东西的日子,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沾染了毒品。
据她介绍,监狱署针对女囚的改造措施和课程主要关注她们的心理需求,增强自我价值感。在她接触过的女囚中,一些身为人母者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一些则为前路茫然而感到不安,她们也可能面临求职困难。在监狱中,还有一些女性经历过产后抑郁症、性暴力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高级惩教改造辅导员周凯仪告诉《联合早报》,虽然男性和女性在改造过程中都面临一些相似的需求,例如失业、教育水平低、家庭问题等,但女囚通常都曾遭遇虐待和创伤,导致她们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和陷入药物滥用问题。
男性和女性囚犯在改造过程中的需求有所相同,女性往往因身担多种社会角色,因此所面对挑战、创伤和压力也有别于男性。针对男囚犯而设计的改造措施在女囚犯身上效果往往不佳。
她举例,在她接触的女囚中不少是当母亲的人,其中好多人都不善于和孩子沟通,一些人甚至在讲座中听到相关描述,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是特需儿童。
协助嗜毒女性的本地组织“Women in Recovery Association”(简称WIRA)在女囚服刑期间和回归社会后都为她们提供支持。
菲说,她七年刑期满后出狱后,对孩子深深的愧疚以及孩子对她的不谅解和怒气,始终如巨石般压在她心头。此外,她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促使她走捷径而再碰毒品,结果去年再进戒毒所。
陈依琳说,WIRA和女释囚进行了五场深入对话,内容记录长达300页,一切只为设法开发出最切合这些女性具体需求的课程。
除了关乎心理健康和赋能的课程外,监狱署也提供美容、美发、烹饪和烘焙等职业培训,确保她们回归社会后能自立。
“一些母亲刚出狱就被要求立即回归母亲角色,一些因为须照顾孩子而无法参与互助小组,在这种情况下,她们要如何做到自爱呢?”
周凯仪说:“与男囚相比,女囚在做决定时更容易受伴侣和家庭的影响。”
女性面临更多社会与家庭期望和压力
本地女性释囚两年重犯率稳步下降,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这个重犯率降至15.3%,是五年来最低。监狱署对女性囚犯采取了具针对性的措施和课程,是有效降低重犯率的关键。
女性更需要心理和自我价值提升
开发符合女释囚需求的课程 供多种培训助自立
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星期一(8月5日)到樟宜监狱中心的A4狱所,视察女囚培训设施和课程时公布了这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