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加坡的人口急速老化,本地独居老人的孤独状态更令人关注。很多人或许以为,独居的老人是孤独的,但受访学者指出,独居与否跟孤独没有直接关联,即便跟子女同住的年长者,也可能会感觉孤独。

延伸阅读

与孩子同住的年长者,为什么也会觉得孤独?孤独老人为何不主动寻求帮助?点看视频,随《联合早报》一起了解孤独老人的世界。

新加坡将在2026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意味着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在65岁以上。本地去年共有近71万名65岁及以上年长居民。当中,7万8135人独居,是10年前的两倍多。

多年前,71岁的蔡来枝离婚后,靠着当巴士车长的收入养家,宁愿辛勤加班,也不要儿子做兼职工。她原本和儿子相依为命,怎料一场误会导致他们冷战十年,期间她一个人住,并渐渐自我封闭起来。“我的姐妹、亲人和朋友都把我拒于门外,尝试跟他们说话毫无意义。我宁愿对着墙说话,这样更好,不是吗?”

跟蔡来枝一样,邓皆欢(75岁,退休德士司机)也发现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能丰富晚年生活。妻子过世,加上与儿子长期缺乏沟通,他一度陷入沉闷。

调查显示,超过60岁的新加坡居民当中,40%表示有时或经常感到孤独。(许淑美摄)

独居老人:宁愿对墙壁说话

独居老人一般与孤独画上等号,陈慧明副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常见的迷思,即社会孤立等同于孤独。“事实上,你可能独居,但不一定会感觉孤独。独居的年长者在家里没有聊天的对象,可能会更主动地出去,认识邻居等。”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老龄化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陈慧明副教授受访时指出,孤独在全球现已被视为一种流行病。她说:“在新加坡,年长者的孤独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在最新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十个年龄超过60岁的新加坡居民当中,就有四人表示有时或经常感到孤独。”

在社工的鼓励下,邓皆欢成为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武吉巴督)的活跃会员和义工,也定期在那里做一些零工,生活渐渐丰富充实起来。

蔡来枝后来在南凤福利协会的协助下,渐渐走出黑暗期,告别孤独。她近来刚和儿子冰释前嫌,但依然决定继续独居。“一个人住比较好,关系会更加融洽。我很多努力通过运动和参加社区活动来改善健康,我不想假以时日麻烦我的儿子和媳妇。”

蔡来枝和爱子多年前产生误会,之后儿子搬走,她开始多年的独居生活。(视频截图)
蔡来枝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强身健体之余也能排遣孤独。(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