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局网站截至星期一(7月8日)的数据,全岛目前有82个骨痛热症活跃区,其中15个活跃区是病例超过10起的黑区。
年幼儿童或老年人更易出现严重症状
骨痛热症病毒分为四种血清型。根据环境局提供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70%以上的循环病毒是第一型病毒(DEN-1)和第二型病毒,这是大多数人曾经患上的“常见”病毒。
不过他指出,比起难以预测的天气情况,实际上影响骨痛热症病例最主要的是公众免疫力,特别是对于循环病毒,也就是最常传染的病毒的免疫力。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因伊蚊叮咬而感染骨痛热症,但年幼儿童或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骨痛热症是一个需要患者自行靠免疫力恢复的病,医生的治疗只能帮助控制他们发烧和监测有没有并发症。”
57医疗诊所合伙人徐宽医生受访时也说,近期诊所的骨痛热症病患有所增加,过去通常每周会有一个病例,但最近两周大约出现了五名患者。
本地上周新增327起骨痛热症病例,比起前一周多出36起,也是病例连续两周回落到300起以下后再度攀升。每周累计的病例数量依旧居高不下,国家环境局和受访专家提醒人们继续积极采取防蚊措施。
国际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Paul Tambyah)指出,近期雨水增多,特别是在建筑工地或建筑物中的空容器处积水,确实会增加伊蚊的繁殖地。
因此,公众须尽量避免被蚊子叮咬,并时刻清理家中积水,特别是花盆和容器周围。如果外出,特别是到花园或有大量建筑或装修工作进行的地方,应该使用驱蚊贴片或喷上驱蚊剂。若是出现发烧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应该及时到社区的家庭医生求诊。
裕廊西1道、2道和42街累计病例69起,比前一周增加了17起,并且还在快速传播。岗沙路(Gangsa Road)的骨痛热症病例已经持续数月,通报的病例多达405起。位于巴西立3通道、4通道和6通道累计64起病例的黑区则获得控制,不再是活跃区。
延伸阅读
今年首季 逾七成循环病毒为第一及第二型
淡马亚说:“最近有许多比我年长的医生都患上了骨痛热症,这就说明他们可能现在感染了第三型病毒或第四型病毒,又或者是有新的第二型变种病毒在流行。”
他指出,骨痛热症的典型症状是高烧,没有其他流感症状,有的人也会出现皮疹。这些症状通常持续三到五天,也可能持续一周。
环境局提醒,民众对所有骨痛热症病毒的免疫力仍然很低。如果不采取足够措施,这些骨痛热症病毒的风险因素持续存在,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病例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