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范围内,现在只有四种马蹄蟹存活着。分布在美洲的叫美洲鲎;另外三种分布在亚洲,分别是圆尾鲎、南方鲎以及中华鲎。新加坡是圆尾鲎和南方鲎的栖息地。
李智陞:我国以科学为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星期三(6月19日)与新加坡自然协会在我国联合举办第五届国际马蹄蟹研讨会,国内外动物保护专家学者、动物保护从业者,以及志愿者齐聚圣淘沙名胜世界会议中心,探讨与马蹄蟹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
李智陞也说,马蹄蟹是生命力极强的活化石,在栖息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例如,它们的觅食活动会释放当地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它们的卵也是某些鸟类的食物来源,包括候鸟。”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为研讨会主持开幕仪式并致辞时说,作为一个岛屿城市国家,我国很幸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生态,但同时,新加坡面临着来自各种需求的巨大土地使用压力,例如住房、国防、交通等。
过度捕捞 马蹄蟹数量急剧下降
由于海滩侵蚀和人类对沙质海岸的开发,导致鲎的产卵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加上过分攫取经济和医药价值造成的过度捕捞,马蹄蟹数量急剧下降。
马蹄蟹(Horseshoe Crab),学名为鲎(hòu),是一种无脊椎、蓝血海洋节肢动物。早在4亿5000万年前,它已出现在地球上,繁衍至今。
为期五天的国际研讨会,共有172名嘉宾受邀出席。研讨会不仅有学者讲解最新的前沿研究,也将带领参与者到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等地进行田野调查。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荣誉退休教授邹乐明受访时说,马蹄蟹亮蓝色的血液具有很强的抗菌特性,它含有对有毒细菌非常敏感的细胞。“蓝血能确保新疫苗不受细菌污染,所以(人类)对直接从马蹄蟹身上提取的血液需求量很大。”
他指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非常仔细地规划和使用土地,以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为此,我们采取以科学为基础的方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此,学会成员开始定期前往泥滩拆除渔网,将被困的马蹄蟹放生;后来学会还成立了马蹄蟹救援和研究计划,以加强对它的保护。
你知道新加坡是濒危动物马蹄蟹在亚洲的家园之一吗?可是,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减少,这种有极高医药价值的蓝血生物正面临危机。新加坡举办国际马蹄蟹研讨会,为维护多样生态环境尽一分力。
延伸阅读
新加坡自然学会会长杨陞明也在致辞时提到,2007年,学会成员在我国西北海岸的泥滩中发现一些废弃渔网,这些渔网中困有大量大小各异的马蹄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