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新加坡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试想,如果建国领袖没有争取独立、民主和多元文化;如果他们在任何一个阶段动摇,或是在1959年、1963年或1965年被时局打败,又或是由另一组人取代领导,或是没有得到新加坡人在每一阶段的支持,这座城市也不会成为繁华都市,我们也不可能叙说独有的新加坡故事。”
新加坡建国的历程独一无二,从殖民地身份到独立自主,并排除万难改善民生,都有赖于建国元勋秉持的治国信念与价值观,以及新加坡人的坚定支持,为我国长期的发展奠下基础。国务资政李显龙希望建国先贤纪念园所要传承的先辈精神能启发和指引代代新加坡人,继续建设和谐、成功的新加坡。
设立先贤纪念设施的概念在2015年由时任总理李显龙提出后,筹办委员会在同年成立,并以各种形式听取各界人士对纪念园的看法。国家文物局过后也向国人征集故事及文物。
李显龙致辞时,阐述我国历史的重要篇章,而先贤纪念设施将叙述建国先贤如何排除万难,建设团结和独立的新加坡,这包括新加坡早期经历的一场又一场斗争:从一开始的反殖民主义;到后来的反共产主义;以及后期的反社群主义。
延伸阅读
建国先贤纪念园以介绍我国1950至70年代建国历程为主,星期三(6月5日)在将坐落的滨海东花园园址举行奠基仪式,预计2028年开放。65年前的6月5日,正是新加坡自治后李光耀领导的首个内阁宣誓就职的日子。纪念园介绍的先贤,除了李光耀和他的建国团队,还包括那一代的公共、私人与民间组织的重要领袖。
李显龙说,建国领袖确立了立国的基本价值观:民主、公正、平等、唯才是用、追求卓越、廉政,以及多元种族,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坚决不让新加坡多数种族的语言和文化凌驾于其他族群之上,不让少数种族处于劣势及边缘。
建国一代与领袖的家人也受邀出席纪念园奠基仪式。我国首任三军总长朱维良受访时说:“纪念园不只为先贤而设,更是为了我们的后代,让新加坡人认识建国的奋斗故事,希望内容能体现新加坡的毅力。”
新加坡州政府与吉隆坡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关系变得紧张,双方对“马来西亚公民”的定义,以及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公民权利有巨大分歧,新加坡要建立的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建国领袖当时动员人民携手建国,渡过英军撤离、原油价暴涨等种种危机。
委员会联合主席李子扬说,至今已收集超过900个文物与故事,在为去年举办试点展览时,也收集200人的意见。接下来,团队将继续与民众联系。
他指出,二战后,社会充斥着激烈的政治竞争,不同群体对于新加坡的未来抱持不同的意识形态。尽管如此,不同政党还是齐力参与反殖民运动,最终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由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首次当选执政。
李显龙说,第一届政府当时迫切要解决失业、无家可归、贪污等问题。行动党内部因不同治国理念出现分裂:非共产、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一派希望通过与民主和非共的马来亚合并,取得独立;另一派则是激进的左翼,与马来亚共产党联系密切。双方在1961年分道扬镳,非共和亲共党派都有理想和激情,双方都努力争取说服新加坡人相信,他们的愿景才是新加坡应该追求的方向。
李显龙希望纪念园能成为新加坡人反思建国历程的空间,并珍惜建国一代的珍贵遗产,继续以这些价值观和信念为基础,建设和谐与成功的新加坡。
李光耀和团队说服新加坡人相信他们的领导,在1963年的全国大选获得明确委托。同年,新加坡与马来亚、沙巴和砂拉越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共产主义威胁虽然随之消退,社群主义却成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