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硬件方面已尽善尽美,几乎所有可安装监控摄像头的路口都已安装,几乎所有可采用的技术手段也都已采用,要想进一步提升公路安全,只能导正已经走偏的公路文化。但仅靠政府的力量来改变文化,是远远不足的。
星期二在国会里的一番讨论带出一个值得省思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少数害群之马罔顾人命的行为,归因于个人的自私或不负责任,还是将其视为我国长期以来的不良公路文化所造就的恶果?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进一步透露,发生车祸的淡滨尼1道和淡滨尼4道交界处,设计不仅符合国际安全标准,而且过去五年没有发生造成严重伤亡的意外,当局也没有收到与安全问题相关的反馈。
工人党议员(后港区)陈立峰就提到我国公路上一个常见情况:红灯才刚刚转绿,就有人按喇叭,示意前方车辆移动,反映出本地驾驶员缺乏耐心的普遍现象。
实现公路安全的最后一里路在于提升公路使用者的道德和素养,但这并非易事。唯有每个人都能自我反省、提高自我约束、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才能共同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公路环境。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对他人多谅解宽容,就不会相互怨恨。 我们常说的“公路安全,人人有责”,要传达的便是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但不知从何时起,“责”不再是责任,而是彼此指责,稍有不顺就鸣笛或超速以示不快,责任似乎永远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别人。
我国2019年修法,加重对违规驾驶员的刑罚后,本地公路是否变得更安全?
淡滨尼4月22日发生二死八伤的恐怖连环车祸,再次引发社会对公路安全的深切关注。议员们的提问和发言涉及这个课题的方方面面,包括讨论是否应进一步加重刑罚、关注负责执法的交警是否人手不足、建议让所有驾驶员定期接受驾驶技能复习训练,以及询问车祸是否有特定的高发时间段等。可以看出,大家急切地想要找出车祸的根本原因,以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星期二(5月7日)在国会回答有关公路安全的问题时说,过去五年,造成伤亡的车祸降低约10%。根据这个指标,公路安全情况近年确实有所改善。
但同一时期,致命车祸却上升了约12%,从2019年的117起增至2023年的131起。不仅如此,每年平均有29宗致命车祸与超速行驶有关。
然而,费绍尔强调,我国对于违规驾驶员的刑罚已经相当严厉,交警人数也有所增加。此外,多数意外的发生与驾驶经验或特定时间段无关,而是由不良公路行为造成的。
须导正已经走偏的公路文化
有些事故的发生可以避免,但有些事故却是真正意义上的“飞来横祸”,是一些人的脱序或反社会行为所导致的,无法预测,也难以理解。
延伸阅读
另一名工人党议员(阿裕尼集选区)林瑞莲也认为,本地驾驶文化对高速行驶有一定程度的放任,像是如果按照限速行驶在高速公路最右边车道,会碰到后方车辆鸣笛并从左侧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