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教授王明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新科工程的无人机设计理念对于安全飞行至关重要,但由于本地无人机试飞场地不足,无法让我国无人机的整体发展达到中国、美欧的水平。

他解释说,无人机适用于紧急情况,执行为伤员运输药品、输血等任务。目前,集团拥有各类无人机50多架,所有都采用了飞行控制、电源等多方面安全设计,为飞行提供“双保险”,甚至“三保险”。

张世顺说,由于本地地域限制,公司上月在航空展上推出的最新固定翼无人机DrN-40,将不得不在海外试飞。

本地新科工程集团(ST Engineering)开发出配有最高安全保障系统的无人机,获得了当局唯一许可,可在一般人群上空有条件作业。

公用事业局受询时说,它与新科的无人机合作项目仍在进行。以往,蓄水池的监控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换成无人机后,预计能节约七成人力。

另外,新科工程还采用“地理围栏”(geofence)技术,让无人机在民航局所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作业;飞行全程与民航局中央监控系统联网,受实时监控;无人机的摄像头使用也有严格的安全设定,避免涉及住宅区隐私。

“试飞是发展无人机技术的必要一环,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上空,须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际操作,才能真正地提升安全性。”

同样,无人机的试飞也包括对警察、消防队员等人员提供定期操作培训,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得心应手。

他认为,尽管无人机技术在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后已相当成熟,但在实际飞行中,机上再微小的电源、马达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本地无人机试飞场地不足 整体发展无法达中美欧水平

“这有点像驾驶车辆,虽然驾驶技术并不难掌握,但是如果驾驶员一年只开一次车,还是可能因不熟练而引发交通事故。”

张世顺告诉记者,集团同时还在与其他部门合作,将无人机用于应付火灾、交通事故,以及多种民防用途,试飞项目也正在开展。由于这些飞行环境涉及市区人流和建筑群,对于飞行安全的要求更高。

“我们的无人机都有六个螺旋桨,即使其中一个在飞行途中失灵也能安全着陆;电源和飞控系统有备用设备,导航传感器更拥有三重备用组件。”

延伸阅读

“安全是我们开发无人机技术的首要考量,由于任何飞行都存在风险,我们会在认真分析后,再决定是否启用无人机,将风险降到最低。”

他在新科工程位于巴耶利峇的无人机研发总部,向记者展示了用于勘察和运送物资的多款最新DroNet系列无人机。过去三年,集团为公用事业局在滨海和麦里芝等六个蓄水设备,通过无人机监控水面的叶绿素含量及水藻生长过剩情况,确保水源安全。

他告诉记者,目前本地只有位于西部的班丹蓄水池可以让公众试飞无人机,但是,一旦无人机坠入水中便无法打捞,很多人因此放弃试飞。

“我们希望将这项技术扩大到全岛其余10多处蓄水池,提高本地水质检测和水上活动监控工作的效率。”

在本地,无人机的运作要获得新加坡民航局特许,才能飞越人群。

“只要经过反复试飞,无人机今后将能在仓库管理、裕廊岛上的工业设施安全检查,海岸边防等领域大有作为。”

新科工程无人驾驶飞机系统高级副总裁张世顺,日前向《联合早报》透露,集团在过去五年自主开发了无人机安全系统,将有助于无人机在水质监测、应急等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