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更好地监测水质,报告建议公用局在现有的六个水质监测站上,设立多两个监测站。
延伸阅读
评估发现,排水口附近水域超标的几率目前为50%,东边处则达5%至20%。新厂运作后,磷酸盐超标的发生率或增加一至两成。不过,由于排水口附近水流强,水排入大海后会很快与周围的水域混合,使磷酸盐浓度迅速恢复到环境水平。
“我国也有计划制定自己的海水质量准则,相关机构迟些会公布更多详情。”
根据亚细安海洋水质标准(ASEAN Marine Water Quality Criteria),每公升水中,磷酸盐(phosphate)量低于0.015毫克属健康水平。
公用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证实,由于环境评估需要更多时间完成,第三座新生水厂的动工计划,比原定的2022年迟。
报告也指出,基于数据不足,评估范围不包括新兴污染物(emerging pollutants),但根据最新的研究和资料收集,新兴污染物可能存在的浓度低。因此,报告建议公用局进行专门研究,进一步评估新兴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风险。
报告指出,氮是本地海水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新生水生产过程会进一步减氮,降低藻华发生的可能。
据悉,公用局将接受环评提出建设多两个监测站的建议,但不会接纳展开专门研究,进一步评估污染物如何影响海洋生物的建议。
樟宜第三座新生水厂预计2026年启用,环境评估报告指出,到时附近海域的磷酸盐超标的可能或增加一两成,但这对环境的影响轻微。报告建议公用事业局设置多两个监测站,加强水质把关。
本地现有五座新生水厂,其中两座设在樟宜,分别于2010年和2017年启用。樟宜水供回收厂是规模最大的新生水厂,第三座新生水厂预计2024年第二季动工,2026年启用后每天可生产多5000万加仑新生水。
与过去两座水厂相似,新厂将建在樟宜供水回收厂顶层以节省用地。在供水回收厂完成首轮处理的污水能直接成为新生水原料,经过反向渗透技术和紫外线消毒等,进一步净化为新生水。未经处理的水则会排入大海。
报告指出,新厂将采用现有的深海排水管,无须建新的排水管,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评估范围着重评估启用后的环境影响,不包括建设时的影响。
报告提及,尽管磷酸盐浓度可能增加,但不大可能导致藻华(algae bloom)发生,因为本地的藻华事件往往是氮浓度上升,加上水温和盐度变化所致。
公用局早前请来环境顾问公司DHI,评估新生水厂启用后对周围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步骤包括进行基线调查及利用数值模型预测潜在风险。
公用局:现有运作不影响水质
公用局说,为监测樟宜回收厂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排水口附近已设有六个水质监测,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自2008年起也一直进行独立监测。迄今为止,收集到的数据显示,现有运作并未对水质造成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