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与慈善机构合作 食物银行考虑不再派发食物包

通货膨胀问题导致生活费上涨,个人和企业因此须勒紧裤腰带,投入慈善机构的资源有所减少。新加坡食物银行疫情后所得到的实物和现金捐赠相比疫情期间减半,未来困难重重,必须与各方合作,确保资源不浪费。

“食物派发在接下来的日子必须有所突破。”她还提到,食物银行通常通过合作的网络向个人提供帮助,但她近期收到不少个人亲自电邮求助,其中不少是年轻家庭,表明一些人生活艰难。

“这将是一个持续的课题,因为现在不再是有很多金钱和食物捐赠的黄金期,因此我们着眼于利用科技,以及与政府机构合作,每一公斤粮食和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不能浪费。”

这次的徒步活动共有432人参与,包括家庭、企业团队及学生等。

新加坡食物银行(Food Bank Singapore)的联合创办人黄玮婷星期六(10月14日)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间,食物银行得到的实物和现金捐赠达到顶峰,但资源需求也随之激增。“我们在2020年获得1600吨的食物捐赠,但这在2022年疫情后已减半,回到了疫情前的数字。目前的困难之处在于,需求增加了,但供应不变。”

延伸阅读

配合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食物银行星期六在班丹蓄水池首次举行“零饥饿徒步”活动(Zero Hunger Walk),结合了社区参与、体能活动及企业支持,以此提高人们对粮食不安全和浪费的意识。食物银行定下了5万元的筹款目标来资助各项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筹集约4万5000元。

本地不乏派发食物的慈善机构,黄玮婷说,食物银行过去一两年正在探讨如何与其他慈善机构更紧密地合作,确保不重复派发同样的资源,并考虑不再派发食物包。

黄玮婷指出,过去12个月,捐赠减少因通胀问题加剧,食物银行和其他企业的成本也上升,一些企业可能因此选择把慈善工作或社会责任摆在次要地位。她坦言,这是食物银行在未来几年中必须应对的问题。

杜家维(42岁,财务总监)和陈漫凤(38岁,家庭主妇)夫妇携七岁的儿子杜诺勋和三岁的女儿杜宣颖参加徒步。陈漫凤说,这是一家人首次参与慈善徒步。“我们希望教导孩子,虽然他们不缺食物,但有些人三餐不温饱,自己的钱可以用来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