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报人忆述 补白报业历史
延伸阅读
郭思满说:“《我们》这本书可以说提供了导读,让人看见报业数十年来的变化。看了书,若要进一步了解某位报人,可以在早报特制网页上聆听报人的精彩访谈音频、细看访谈抄本全文。”
《我们》主编、《联合早报》副总编辑郭思满受访时说:“我们从庞大的访问资料中整理、归纳出报人们的特点,例如林春兰在报馆大半辈子做的是学生刊物,我们整理她的访问时,不能忽略她办学生报这一块。理出人物特点后,我们把这些记忆串连起来,以报人的一段段故事,拼凑出报业的一段段历史,通过报人的故事加强可读性,让人轻松阅读。”
时代背景折射历史 后辈访员不改其志
尽管《我们》无法完整还原早报一世纪的发展全貌,但50名报人的忆述,能为相关报业历史补白。
《我们》全书400页,50名报人的访谈分章在报业发展史的“起”“承”“转”三个重要拐点上。每一篇章节,都以相关年代的本地华文报业历史概述为开篇,引导读者认识当代背景;每一篇报人访谈,都以同为报人的后辈访员侧写访问观察与心情为结尾,呈现华文报业承前启后的脉搏。
这本书的编务工作前后历时10个月,从2022年10月开始,到2023年7月送印。当中最具挑战的部分,要属50篇访谈内容的筛选。编辑团队从早报百年报庆重点项目之一——“口述历史项目”的访谈音频和抄录,以及报人多年来接受国家档案馆的访问中,摘录与编辑内容,在呈现早报和新加坡华文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为老报人的事迹留下笔墨。
精选50篇访谈 勾勒报人身影
《我们》荟萃50名退休报人与前报人的口述经历,通过文字梳理与内容编纂,拼凑属于早报与早报人的故事,并希望能吸引读者上专网了解访谈的完整内容。
除了内容编写与校审,《我们》的编务也包括图片收集与整理,以及版面设计与编排。负责全书设计工作的华文媒体集团视觉部主任陈聪明说:“为这本书装帧的最大挑战,是要提炼出一套即简约又可代表早报文化底蕴的设计,与此同时能勾起老报人和读者的集体回忆。”
作为《联合早报》百年报庆的重点项目之一,《我们——联合早报口述历史》一书,聚焦于回看与补写《联合早报》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