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校友的联系与协作部门主任关家慧(55岁)说,校方也通过基层组织邀请住在附近的约50名年长者到场同欢,学生到时会招待这些居民。淡初一向重视社会服务,与社区的联系,因而决定邀请街坊参与这项别具意义的聚会。

淡初的校徽中,代表淡马锡的T字母就以讲堂的蘑菇形状为设计概念。

淡初副校长陈国耀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校方将保留文化遗产廊的物品,以及首版刊物、牌匾等文物,保存好以便日后带到新校。临时校舍会有一个规模比较小的文化遗产廊。为了延续淡马锡的特色和身份,上述三个具代表性的雕塑艺术品将在临时校舍展示。

淡初从去年开始分批邀请校友参与回校日活动,在学校拆除前到“绿园”相聚。校方8月30日晚上也将在学校为师生与受邀伙伴举办派对,准备美食和电影播放会等节目,预计约2000人参加。

除了这座名为“淡马锡先驱”(Pioneers of Temasek)的塑像,第二届校友送给淡初、同样由已故文化奖得主黄荣庭创作的雕刻壁画“生命之光”(Light of Life),以及配合25周年校庆,由视障雕塑家陈为达制作的“风中舞者”(Dancers in the Wind)塑像,也将搬到临时校舍。

延伸阅读

新校也将保留“红砖墙”的设计元素。在母校淡初教地理的黄伟明(38岁)说,红砖墙是学生拍照的代表“布景”。他求学时担任美术学会会长那年,还负责一个项目,让学生为砖块做雕刻设计。他的创作仍在校园的一堵墙上,希望一些完好的作品有机会在新校重现。

淡马锡初级学院明年1月搬到前淡滨尼初院的临时校舍,屹立在校园数十载,由首届校友请本地雕塑家黄荣庭为母校创作的塑像,也将移到临时校园,待淡初在原址的新校完工后,重回原址。

创校46年的淡初是政府设立的第二所初院。教育部四年前宣布展开初院校园更新计划,为三所初院展开重建工程,淡初是其中一所。另两所是已合并的安德逊实龙岗初院,以及裕廊先驱初院,工程将在空置的校舍展开。淡初将从11月起,分阶段搬离勿洛南的现址,待新校竣工后于2028年搬回,目前在筹备相关事宜。

开办了六年直通车课程的淡初有约1600名中学和高中生。校方指出,淡滨尼初院的校舍能容纳所有师生,临时校舍会进行所需的翻新工作,照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包括增添有盖的运动场。

讲堂建筑的设计因与蘑菇形状相似而得名,学生常聚在“蘑菇”下的桌椅聊天温书。校徽的设计也融入这个蘑菇形状。(唐家鸿摄)
由视障艺术家陈为达创作的雕塑品“风中舞者”(Dancers in the Wind)也将搬到临时校舍和未来的新校。这是校友和职员为淡初25周年校庆献上的礼物。(唐家鸿摄)

未来的初院建设将采用高楼设计,淡初俗称“蘑菇”的讲堂建筑料走入历史。讲堂建筑的设计因与蘑菇形状相似而得名,学生常聚在“蘑菇”下的桌椅聊天温书,成了集体回忆。陈国耀指出,新校的设计还未敲定,但校方已向设计师反映要把“蘑菇”的设计元素融入新校的建筑,希望以其他形式体现这个符号。

他指出:“我们也开始了拍摄校园景物的数码计划,将通过网站为访客呈现360度虚拟导览,融入相关的照片和视频等信息,即使实物不在,也希望至少留下数码印记,供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