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两个获得拨款的是国大学者领导的研究项目。生物学系副教授黄丹威将带领研究团队研制方案,在热带城市环境中,提高珊瑚礁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生态韧性。

“这将为随后的几年打下坚实的基础,届时我们将加大努力,将培育的成熟珊瑚移植到退化的珊瑚礁上,以及养殖在其他区域。”

规划适合移植珊瑚地点 包括姐妹岛海洋生态园

大姐妹岛西南部的礁湖将打造成潮汐池,让访客可以在安全和可持续的环境中,观察不同的海洋栖息地及生长在那里的多样性生物,并与它们互动。

蓝碳泛指储存在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唐昊说,蓝碳生态系统可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温室气体,并储存于植被和土壤中,固碳速度远高于传统陆地生态系统,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公园局正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圣约翰岛国立海洋研究中心等学术伙伴合作,规划如何培育成千上万株珊瑚,以及确认适合移植珊瑚的地点,包括姐妹岛海洋生态园。项目也获得社区伙伴“海洋生态园之友”支持。

李智陞说,珊瑚礁以及红树林和海草床等相关沿海和海洋栖息地,对我们的生存和福祉至关重要。它们支持着海洋生物多样性,并提供关键的生态系统助益,我们的食物、药物和生计都有赖于这些海洋资源。珊瑚礁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

此外,为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韧性,政府在2021年拨款2500万元,推出海洋气候变化科学计划,以加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对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延伸阅读

新加坡首个海洋生态园环绕姐妹岛,为南部岛屿和周围水域丰富的多样性海洋生物,提供40公顷大的庇护所。

李智陞说,修复珊瑚礁和建立新群落,可显著提升新加坡水域珊瑚种群的韧性,这将支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繁盛。

海洋生态园步道与观景台明年开放

红树林可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碳,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图为我国三大湿地之一的卡迪蒙苏,摄于2020年。 (档案照片)

不过,气候变化为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威胁。由于海水温度上升、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珊瑚礁正在迅速减少。在亚太区域,珊瑚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白化。 

国大学者探讨加强生态韧性 建蓝碳核算框架抗温室效应

李智陞强调,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可能将永远失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它们提供的许多生态系统的好处。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星期一(6月19日)在第五届亚太珊瑚礁研讨会开幕仪式上致辞时,宣布一系列支持海洋生态保育的计划与合作项目。

他说:“这不单是新加坡的全国核算框架,也可以为其他城市和小岛屿国家树立很好的榜样。”

亚太区域的珊瑚正以惊人的速度白化。图为2016年大姐妹岛白化的珊瑚。(海峡时报)

国家公园局明年将展开本地最大的珊瑚修复计划,在未来10年及以后,培育10万株珊瑚并移植到海里,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和建立新群落。

地理系助理教授唐昊计划为我国建立蓝碳核算框架,以更好地了解蓝碳对于新加坡实现气候变化目标的贡献。研究将聚焦于红树林、海草和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

研讨会旨在聚集区域科学界探讨和整合亚太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科学与保育,并创造新模式以应对各地珊瑚礁所面对的主要威胁。

新步道将穿过姐妹岛中心,沿边将种植棋盘脚树和琼崖海棠树等极度濒危的海岸物种,以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公园局构想图)

海洋生态园正在进行升级工程,明年将开放给公众,新增的230米长沿海森林步道和山顶观景台,可让访客更好地欣赏姐妹岛的大自然,增长见识。

自2006年推出的亚太珊瑚礁研讨会今年首次在新加坡举办,预计吸引来自近40个国家的800多名代表出席。

我国水域已发现约250种硬珊瑚品种,占全球硬珊瑚品种的三成左右。

李智陞说,项目开始的首几年,将专注于提高珊瑚培育能力,例如扩大现有珊瑚苗圃和探索促进珊瑚生长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