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识别技术比四位数密码安全

他说:“这与那些相信自己永远不会落入恶意钓鱼电子邮件或网站骗局的人属于同一类别。”

维斯特提醒,目前已有用深伪语音模式绕过电话银行的生物识别语音身份验证,以及通过摄像头在护照验证过程中覆盖虚假图像,以使用假名创建账户的成功案例,未来这类身份攻击预计将增加。

Jumio首席数码身份官平特纳(Philipp Pointner)指出,网络机构有责任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细微差别对客户进行教育,从而认清自己识别深伪内容的能力。

四国受访者中,逾三分之二(67%)曾听闻ChatGPT、DALL-E和Lensa AI等可以生成虚假视频、图像及音频内容的生成式(generative)人工智能工具。其中,新加坡消费者的意识最高(87%),英国最低(56%)。

人工智能时代,深伪图片和视频愈发泛滥。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消费者对这类内容的警惕心,比其他国家来得更高,但专家提醒人们勿过于自信,因为深伪技术越来越发达,真假越来越难分辨。

“深伪内容的问题在于,其创作技术正随着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不断改进。更糟的是,获取这些工具已越来越容易,这意味着欺诈者有更多机会获得越来越复杂的工具,这可能反过来使深伪内容看起来越来越真实,且不仅难以用肉眼识别,连具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机器也难以识别。”

此外,四国过半受访者(52%)认为自己有能力识别通过深伪技术(deepfakes)生成的视频。对于这个结果,数据安全保护公司安克诺斯(Acronis)网络保护研究副总裁维斯特(Candid Wuest)受访时认为人们过于自信。

韩晸弼提醒消费者应持怀疑态度、保持警惕,若发现异常,应尽可能核实来源,而不是照单全收。他也提到,人们在确认内容真伪前不该转发或分享这类内容。

他强调,拥有稳健的身份验证流程至关重要。此外,用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登录智能手机,比用四位数密码安全不少,因为许多新型人工智能攻击仍通过较弱的密码和密钥实施。

美国身份识别公司Jumio在6月初发布2023年网上身份消费者调查结果。Jumio委托市场调查公司Censuwide于今年4月初展开调查,访问了英国、美国、新加坡,以及墨西哥四国的8055名成年人消费者,各国参与调查人数分布均匀。

深伪内容愈发泛滥,也越来越难识别,今年3月在网上疯传、以假乱真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被捕”照片就是个例子。

Jumio引用新加坡警察部队的最新数据指出,2022年全年,冒充骗案让本地民众蒙受1亿零130万元的损失。Jumio分析认为,随着深伪技术更加发达,这个数字可能还会上升。

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资讯系统与分析系教授韩晸弼受访时,引用2021年12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说,人类对于深伪内容的识别成功率介于69%至72%之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