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膝盖疼痛,以及关节炎等肌肉骨骼疾病患者虽然可到全科诊所看诊,但经常会因情况急迫而到急诊部求医,导致病患人数增加且候诊时间延长。去年陈笃生医院的急诊部就诊次数为13万2000次,约15%因可能出现肌肉骨骼疾病而求医,这种情况相信随着本地人口老龄化而会加剧。
“从登记和分流并让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看诊的过程只需30至45分钟。接受了X光扫描后,结果显示骨骼没有受伤,物理治疗师认为主要是需要改善走路等姿势,不到两至三小时,我就出院了。这比我之前陪母亲到急诊部的经历快很多。”
刘燕珍(66岁,自雇者)今年3月因右膝盖极度疼痛而进入急诊部。她受访时透露,自己之前有几次陪母亲到急诊部求医,候诊时间约六七小时。因此,她原本不想到急诊部看诊,但膝盖痛了一个月直到难以步行,她才逼不得已到急诊部求医。
物理治疗师须接受上述各部门的一年严格培训,包括了解医生如何诊断病患和分析X光成像等。医院目前已培训了三名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
陈笃生医院急诊部高级顾问医生薛景峤星期三(5月31日)在记者会上说,新的护理模式能帮忙减轻急诊部负担,同时提高整体急诊部效率。
陈笃生医院推出新护理模式,培训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专看那些到急诊部求医的肌肉骨骼疾病患者。这可让病患及时获得物理治疗并尽早缓解疼痛,候诊时间平均缩短了七成。
病人:新流程“快很多”
陈笃生医院物理治疗部首席物理治疗师骆伟铭说,目前的安排是确保急诊部任何时刻都有一名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值班,但院方希望培训更多治疗师,未来是否增加值班人手则视需求而定。
为了更好地应付这类病患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陈笃生医院的物理治疗、急诊部、手与显微外科手术组、矫形外科,以及放射诊断科部门携手推出新护理模式,旨在培训物理治疗师成为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
病患在同一天接受了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的一次护理治疗后,疼痛度平均减少16%,功能可恢复15%。
高级实践物疗师可立即诊治 助提高效率
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可在病患登记且接受分类后,立刻处理急性肌肉骨骼受伤与脊柱疼痛的急诊部病例,同时有权安排病患接受医疗影像诊断。
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可诊治扭伤和拉伤等病例,但骨折等创伤性病例仍须医生处理。物理治疗师在急诊部诊治每名病患后,须与急诊部医生讨论病例,之后由医生开药和给予病假。
“有了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帮忙在急诊部内诊治部分病患,急诊部医生就可专注应对更急迫且危及性命的病例,如中风、严重创伤或心脏骤停等紧急医疗状况。”
相比之下,肌肉骨骼疾病患者以往在登记和分流后,须等待急诊部医生诊治,若有需要才有物理治疗师介入,有时还得预约改天接受物理治疗。病患从登记到接受物理治疗的整个过程可费时三个多小时,比新模式长约一半。
急诊部自去年6月开始实行新护理模式至今,高级实践物理治疗师已医治约200名病患。患者能更及时地获得所需的物理治疗,疼痛时间也明显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