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屋顶安置太阳能板时,如果也在其下方种植绿色植物,就能避免太阳能板过热,提高充电效率,一举两得。
新加坡约四成土地面积由绿色植被覆盖,不少是过去半世纪自然形成的森林。上世纪70年代后城市发展,许多乡村和农耕地被清除,后改种植较易繁殖、生长迅速的热带树种,进而发展了不少散落各处的次森林。
公园局这些年来也在每公顷的道路土地上,栽种比过去更为密集、数目更多的植物。
实际上,不少建筑业者选择在高楼或天台辟设花园绿地,或在建筑外层种植垂直花木,绿化钢骨水泥的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节省冷却室内空间的能源开销。
公园局道路景观高级署长胡朝胜受访时说,过去,道路两旁的植物多属同一品种,“这并非明智之举,因为一旦出现某个品种的树木受感染,就会大量影响很多棵树。”
垂直绿化等绿色建筑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课题,在新市镇和住宅区融入绿地和自然栖息地,可作为平衡城市发展和保育的折中方案之一,抵消发展项目对自然环境的掠夺与耗损。
公园局每年会审查申请津贴的高楼绿地是否茂盛依然,并在需要时提供园艺咨询,如推介耐热抗高温的园景植物取代生长不良的花木。
不过,一些居民担心会有蚊虫滋生,“我们会视个别情况加以斟酌,再决定是否扩大还野计划的地段。”
获得津贴的业主必须确保高楼绿色空间能维持至少5年。根据公园局数据,只有5名申请者因财务或其他因素不再养护高楼绿地。
胡朝胜说:“我们故意放任自然,只要不堵塞排水道入口或妨碍行人通行,就让植物和野花等自由生长,增添其生物多样性,同时节省人力。”
除了更多全新的建筑业者把高楼绿地或楼顶花园纳入设计蓝图内,越来越多旧建筑物的业主也向国家公园局申请津贴,在楼顶增辟或改建为绿地花园。
胡朝胜说:“城市发展后,我们必须加以补偿,如在同样面积的绿色走廊种植更多植物,或选择生长较迅速的植物,尽早找回过去那种茂密的感觉。”
公园局在道路旁 更密集栽种多种植物
为此,公园局自三年前推出还野计划(rewilding project),特意对24个地点的绿色走廊放置不理, 减少例常修剪枝叶和锄草次数,营造杂草丛生之感。
因此这些年来,公园局增种更多样化的灌木、乔木等品种,以此制造路旁或空地错落有致的植物层次感,吸引更多蝴蝶和鸟类等。“而且这能改善城市化造成绿地碎片化的情况,加强生态衔接,修复道路和增建住屋对自然的破坏。”
苏菲安说,屋顶花园能让建筑物表层“降温”6摄氏度,并使周遭温度也下降4摄氏度。
我国的高楼绿地大幅增加,10年来面积增加超过一倍,从2013年的60公顷增至现有的155公顷。
公园局不愿透露至今已拨出多少津贴数额,但强调津贴的目的在于鼓励更多业主重视高楼绿地的效益,以配合新加坡2030绿色计划,落实200公顷高楼绿地的愿景。
国家公园局园林处高级署长苏菲安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自2009年,共有约300个项目,申请辟设高楼绿地或垂直式园景的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