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说,旧物再循环和消费等是复杂的环境课题,“我们可以从上述的例子吸取经验。”
旧运动鞋回收后,处理成建筑等材料还是转卖到其他国家继续使用,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后者更为环保。
新书共200页,主要剖析化石燃料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作用,强调气候政策的重点应从应对转向预防,以及各国建立更大气候韧性所需的政策和投资。
世界制定各自不同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我国也定下2030新加坡绿色计划。但傅海燕指出,政府关注的是实际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同样的,市场上有许多碳信用,但哪些是高品质碳信用,哪些值得投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一些国际组织如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在预测增长时所使用的宏观经济模型无法捕捉环境效应,因而低估或忽视了气候效应。
托马斯在简介新书时说,主流经济学对国内生产总值有一种迷思,把短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当成衡量经济增长的唯一指标,间接鼓励以大量化石燃料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气候变化出现不可逆转之风险。
傅海燕说,可持续发展涉及所有层面,商界必须从宏观角度整体审视投资组合的气候影响风险,具体化气候危机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国内生产总值固然不是最好的经济增长指标,但在没有其他替代模式的情况下,衡量国内生产总值不失其效用。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二(4月4日)受邀出席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举办的《气候变化时代的风险与韧性》(Risk and Resilience in the Era of Climate Change)新书推介座谈会上,回答公众提问时,谈到自己对不久前一则新闻报道的看法。新闻揭露,几双捐赠给旧鞋回收计划的运动鞋出现在印度尼西亚以二手货售卖,负责该计划的分包商Yok Impex已被终止服务。
他认为,亚洲必须加速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以减少风险成本。他以新加坡开发新生水、推出2030绿色计划等为例,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和杰出努力。
要摆脱这种情况,他提出几个建议,包括把碳排放与气候变化挂钩;制定全球碳定价,作为清洁空气的代价;对污染源征收大量碳税;开发全球碳交易和碳市场;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津贴再生能源及其创新科研;加入生产力耗损气候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表现。
然而,当初向公众募捐旧鞋时若打着再循环成建筑材料的名堂,负责回收的分包商却擅自把旧鞋转卖,这就是失信违约的行径。这件事突显了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的不同立场及复杂性。
新书《气候变化时代的风险与韧性》由世界银行前高级副总裁维诺德·托马斯博士(Vinod Thomas)撰写。他是马尼拉亚洲管理学院发展管理的杰出研究员,曾任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